饮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也称进食障碍、摄食障碍等,这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常常被误诊和误解。最常见的饮食失调症有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该症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少有记载。目前该症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多数患者是女性,特别是少女和年轻女性。据美国精神病学会2000年统计,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这些疾病有上升趋势,约0.5%和1%~3%,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约10∶1,两者均有在青少年期发展的趋势。
目前,认为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正常认识,对肥胖有病态恐惧,拒不维持正常人体的最低体重。临床表现为有自愿禁食、引吐、服用致泻药物,以及体育锻炼等方法过度追求减轻体重,甚至在明显消瘦的情况下还认为自己太胖。
神经性厌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约有10%的患者死于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其治疗分两个阶段:短期干预以恢复体重,挽救生命;长期治疗以调节心理问题,防止复发。
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和剧烈运动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典型的暴食是指迅速消耗食物,尤其是类似冰淇淋和糕点的高能量食品。每次暴食消耗的食品数量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达上千卡能量。暴食周期性地发生,常由心理紧张激发,有时可多至一日数次。尽管贪食症患者表现出对肥胖的担忧,而且有些患者也的确很胖,但大多数人的体重仍在正常标准上下波动。与神经性厌食症相比,贪食症患者清楚自己的行为,对此更具悔恨或罪恶感,患者也不像厌食症患者那么内向,而且更易有冲动举措,发生药物和乙醇滥用以及明显的抑郁症状。治疗方法有两种: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或人际治疗)和应用抗抑郁药治疗。即使没有抑郁症状,应用抗抑郁药也有一定好处,与心理治疗的长期效果相比抗抑郁药要高出一筹。有证据显示,合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抗抑郁药要优于单独应用任一种疗法。(www.xing528.com)
对神经性贪食症的归属至今仍有争论,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它是神经性厌食症的一种亚型。此外,因为强迫症患者常有AN和BN症状,而AN和BN患者常同时有其他强迫症的症状,因此,有些学者认为AN和BN应归至强迫症,作为强迫症进行治疗,但有些则认为AN和BN只是与强迫症伴发,但属于单独的病症,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饮食失调症病因有很多的研究。有很多理论解释本症的原因,如遗传学模式、家庭环境模式、心理学模式、社会文化模式、生理学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和重要事件应激模式等,不同模式的各自侧重点不同。然而,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模式可解释饮食失调症的发生和发展。
(沈秀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