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重要监测指标确定

现代营养学:重要监测指标确定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6-3营养监测的社会经济指标引自:WHO主编.《营养监测》,*有修改。营养监测的数据可用以支持早期预防干预。

现代营养学:重要监测指标确定

营养监测是有规律或定期的收集数据,对其进行评价,以说明人群当前或将来的营养状况。例如,儿童体重是一个测量数据,将所测得的体重数据与标准或参考体重比较,就可以说明其营养状况。在一个群体中,按年龄的体重数值低于某一水平(临界值)的儿童数,可作为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标。所以,指标是一组数据所组成。

6.2.3.1 选择指标应考虑的问题

选择监测指标时应考虑其灵敏性、特异性与可行性。

1.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检测出真实阳性(如真正的营养不良者)的能力。选用的指标必须是很灵敏的,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就能测出不良变化,也就是说,它能指出不正常的变化或倾向(此时应考虑指标本身的正常变异范围)。由于正常人群往往也会有一部分人落在临界值以下,所以在评价时应根据临界值以下人数的多少,如人数达到某一水平时可以认为该人群存在营养问题,该水平称作危险界值。临界值是人为确定的,是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改变的。

2.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排除假阳性(如非营养不良者)的能力,也就是说,指标要能检出真正有阳性的,而又能将非阳性的排除掉。如血红蛋白是缺铁性贫血的良好指标,但对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就不是良好的指标。

3.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所选定的监测指标可否为人群及地区所接受,可行性程度常常可反映出人们的参与程度、费用负担程度、器材设备与操作方法的复杂程度和结果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等,所以指标的可行性很重要。

指标宜少不宜多,以使监测宜于进行,并尽可能多地选用无损伤性的监测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考虑收集这些指标数据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调查对象接受的程度。为了了解现状,一般需要较大的样本,但在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或作预测时,采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小样本即可。

6.2.3.2 营养监测常用指标

1.为掌握人群健康状况的营养监测内容

(1)人群健康状况:健康指标的选择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应根据可得到的资料及基线调查数据而定。表2-6-1和表2-6-2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事处1978年召开的营养监测研讨会上推荐的与健康有关的指标。

表2-6-1 健康状况的营养监测指标(WHO)

表2-6-2 特殊情况下公共营养的附加指标(WHO)

注:Ob度:甲状腺容易摸着,头位正常或仰头位时通常看不见甲状腺,但比正常肯定大。

在有减肥和有退行性疾病的地方应选择下列指标: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血压、三头肌皮褶厚度(>中位数+2SD),各年龄组按身高的体重特别是成年人(>中位数+2SD或参考标准的120%)及冠心病死亡率

(2)社会经济指标:人群营养状况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和农业方面的变化是可以测量的,可以作为营养监测的重要部分。食物消费调查是很好的监测数据,但由于其调查比较困难,故一般不作常规监测内容。常用于营养监测的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6-3。

表2-6-3 营养监测的社会经济指标

引自:WHO主编.《营养监测》(1988),*有修改。(www.xing528.com)

(3)饮食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指标: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影响人们对选择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取利用,因而与营养状况及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用于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及政策的营养监测内容 营养监测系统和卫生信息系统是相互依存的。营养监测及相关资料对制定卫生政策和发展计划起到核心的作用,通过营养监测将营养健康状况的核心信息传送到其他部门,并引起其他部门的关注,使各部门联系起来密切合作。卫生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时,利用这些资料来确定问题、制定目标和进行干预。

根据调查与监测所得的信息,包括不同人群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和原因等,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有关营养的规划和政策,同时为制定与营养有关的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营养规划、食品援助计划、食品强化、食品安全性和标签法规以及食品生产和流通等提供信息和资料。WHO推荐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指标(表2-6-4)。

表2-6-4 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及政策的营养监测指标

3.用于评价改善营养规划的营养监测内容营养规划项目习惯上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卫生预防措施。营养干预项目有补充喂养、营养康复、营养教育、强化食物等。这些规划很多是通过卫生系统实施的。为了评价这些干预项目对营养改善的效果,需要对实施过程和项目完成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通过访问和测定、查询规划过程的资料和记录、间断性小规模调查可获得资料。不同类型营养干预项目的监测指标见表2-6-5。

表2-6-5 用于评价某些营养干预规划和目标的营养监测指标

引自:世界卫生组织.《营养监测》(1988)。

4.用于及时报警和干预规划的营养监测内容干预措施和及时报警是紧密相连的,在某些情况下,短时间的事件如水灾、干旱、农作物病虫害地震疫情农产品价格改变、地区性冲突和战争等,均可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比饥荒稍轻的急性短时性食物短缺。及时报警和干预规划可以防止严重食物短缺,将紧急事件信息迅速激发干预措施,从而阻止紧急事件在营养方面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此称为“及时报警和干预规划”(TWIP)。为了避免严重食物短缺,需要有预见能力和反映机构。两者都需要知道食物消费减少的原因是国内食物生产不足、食物价格上涨、收入不敷购买食物,或以上综合因素。针对原因进行干预,包括提供农业投资、稳定物价、市政工程规划及分配食物等。

及时报警和干预规划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以及尽可能迅速和有效地作出决定。为了避免预测出的食物消费情况恶化,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发起干预及其实施生效。营养状况是实施救济和康复措施的基础,救济是主要目的,因而营养状况是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建立及时报警和干预规划可从营养状况数据开始,保证哪里需要就将食物送到哪里,并迅速发展到预防性干预。营养监测的数据可用以支持早期预防干预。在可用的营养状况指标中,体重/身高可能是代表食物短缺最有用的指标。身高/年龄或体重/年龄指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以往慢性食物短缺,但不能准确反映当前营养不良的特点,而且有时不易获得年龄的准确资料。

当食物短缺影响到营养状况时,已发展到威胁生命的危险程度,因此应直接对这类特定的家庭及其成员进行营养状况的调查,包括身高、体重和临床特征。同时,对家庭和地区用于发起紧急救济行动,实施食物救济或补助。

5.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营养危险因素监测内容 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显示,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基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营养监测的理念必须延伸至一般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营养危险因素的监测,营养监测的范围也必须延伸到所有年龄层次,从青少年到成年、老年。

收集和评价监测对象可能患病的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个体和亚健康者的主要可控制危险因素,是制定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计划的前提。了解行为危险因素、人文环境与死亡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制定干预措施和开展效果评价。慢性病常用的监测内容有:不良的行为(如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食不平衡、吸毒、迷信、破坏生物节律等)、疾病家族史、职业等;环境因素包括暴露于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因素等;生理参数包括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脂紊乱)、体型测量(如超重)和其他资料(如心电图异常)等。具体指标介绍如下。

(1)死因监测:掌握社区人群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和死因谱的变化,提高现行监测质量。

(2)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包括个人病史、家族史、职业史、膳食、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力活动及生活规律等情况,以及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的改变。

(3)临床监测:包括身高、体重、臀围腰围、血压、心电图、B超、X线检查等必要的物理检查项目。

(4)人文环境监测:包括暴露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因素等,有关健康促进的政策法规的颁发和实施情况,调查宣传媒体的播放情况,外环境宣传、广告,单位内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还有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医院卫生服务与管理(健康教育专栏、医生对病人开展健康促进咨询、首诊病人量血压等)。

(5)人群营养状况:如食物营养素摄入量、膳食结构、钠摄入水平等。

(6)治疗反应情况:包括药物有效性反应、药物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效果、遵医行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