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1 颁布《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人民消费水平向小康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食物供需状况迅速变化,是调整食物结构的关键时期,也是有利的时机。这一时期是食物观念转变的时期:一是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二是由不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转向科学、文明的膳食消费,需要运用现代营养知识加以指导。这一时期是协调食物生产、消费和营养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解决温饱之后,增加食物生产的主要目的应是用于改善膳食构成;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必须与我国食物生产能力和人民消费习惯相结合。
1.指导思想 90年代我国食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根据营养和消费的要求,进一步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全面开发利用各种国土资源和食物资源,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的食物生产和食品加工业,重视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统筹安排。要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经验,改革、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和人民消费习惯。经过不断努力,使我国人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发展道路。
2.政策措施 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是制定系统配套的食物发展政策;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食物的生产;提高水产品在动物食物中的比重;全方位开发国土资源,走食物生产多样化的道路,发展食品国际贸易;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搞好食品的贮藏、运输和保鲜。重点发展“营养、保健、益智、延衰”的妇幼食品、学生食品、老人食品、保健食品,发展系列化的方便食品、快餐食品、调味品和各种果汁、菜汁等天然、营养饮料。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中小学生营养餐制度;引导食物消费,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营养结构;增加投入,加强食物发展的基础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食物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健全和完善营养管理体系。
《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较为完善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对指导我国农业、卫生、食品、加工、科技等与食物生产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改善食物发展的宏观环境,增强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促进和保障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食物和营养的发展均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促进我国食物发展与世界接轨产生了重大影响。
4.5.3.2 颁布《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1992年12月在罗马召开的全球性部长级营养会议通过了《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保障食品供应,控制营养缺乏病,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包括中国在内的159个国家的代表作出承诺,要尽一切努力在2000年以前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7]45号文件由卫生部牵头组织起草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贯彻执行。
1.总目标 通过保障食物供给,落实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饥饿和食物不足,降低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预防、控制和消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2.方针与政策 将提高居民的营养水平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以科学引导生产,因地制宜,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实行引导消费和鼓励生产相结合的政策;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的营养改善问题,在坚持从经济开发入手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重视健康及营养问题并将之纳入扶贫计划。在营养改善行动中,应特别注重改善儿童、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及低收入人群的营养状况;继续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保持人口、环境与食物供给的平衡;加强对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流通渠道的管理;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加强营养科研事业的建设,特别是营养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
3.策略与措施 将营养目标纳入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中去;加强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的法制建设;增加食物生产及改善家庭食物供应;提高食品和饮用水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提倡母乳喂养,改善儿童营养;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保护处于困难条件下的人群;加强营养人才培训及营养教育。
《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颁布表明我国政府对提高全民营养水平,改善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视。该行动计划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在20世纪末达到各项目标,圆满地实现我国政府在世界营养大会上作出的承诺。
4.5.3.3 颁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www.xing528.com)
2001年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86号文件颁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该纲要指出,“今后10年,将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变化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的要求,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的发展。紧紧围绕食物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建设现代食物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调整引导我国食物结构向营养、卫生、科学、合理方向发展,经过不懈努力,使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1.基本原则 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应居民营养改善的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各种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食物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食物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全面提高食物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坚持优化结构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全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的技术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该纲要确定了未来10年3个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奶业、大力发展大豆产业、加速发展食品工业),2个重点地区(农村地区、西部农村地区),3个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群体、妇婴群体、老年人群体)。
2.政策措施 该纲要提出了未来10年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食物质量;加强管理,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加强食物市场体系建设,提高食物国际竞争力;加强食物与营养法制建设,完善食物与营养标准体系;保护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加强科技研究,提高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科技水平;全面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实施有关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和规范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等。积极推广学生营养餐,作为国民营养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制定相关法规,依法加强管理;加强营养监测,建立食物安全保障系统。同时强调要加强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组织领导。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颁布实施,对促进我国食物生产、营养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把握21世纪初我国食物发展的方向,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4.5.3.4 成立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根据《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规定,我国于1993年6月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经农业部、卫生部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挂靠农业部,由农业部负责其同有关部委的工作联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要由农业、食物、营养、卫生、加工、经济、贸易等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
1.主要职能 开展国家食物与营养重大问题调研,提出议事、咨询意见,宣传普及食物与营养知识,推动居民食物结构改善。
2.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广泛联系与组织有关专家,针对食物发展与营养改善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国务院与中央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建议;接受委托,草拟有关政策、规划与计划;宣传普及食物与营养的科学知识,开展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食物与营养发展专项计划;促进与指导地区食物及营养工作的开展。
10多年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积累优势,在开展国家食物与营养重大问题调研、提出议事咨询建设、起草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宣传普及食物与营养知识、推动居民食物结构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5.3.5 成立学生营养促进会
1989年1月15日成立了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其宗旨为: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家长、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各界、国内外专家和知名人士的广泛参与,积极发展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大学生的营养事业,关心和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做贡献。其后,全国又有11个省市相继成立了学生营养促进会。为了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营养知识成为每个国民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从1992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全国统一的主题。1992年5月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主办的《中国学生营养小报》正式创刊,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学生营养工作动态和营养科普知识,成为小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