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营养监测概况-现代营养学

全球营养监测概况-现代营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州以州立农学院为中心开展国民营养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州政府中设有营养部门,开展营养监测工作及从事国民营养状况调查的工作。

全球营养监测概况-现代营养学

4.2.7.1 美国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

1.监测机构的设置 美国农业部(USDA)下设人类营养情报学院、营养研究所等部门,负责全国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进行国民营养的宣传教育及营养人才的培养,并向国民提供营养补助物资。卫生部(DHHS)下设健康统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管理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资料、生长发育资料,负责营养素的调查及营养补助食品的发放等。各州以州立农学院为中心开展国民营养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州政府中设有营养部门,开展营养监测工作及从事国民营养状况调查的工作。

2.监测制度 美国营养监测体系由中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统一规划,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营养监测网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营养监测工作。美国营养监测工作的重点是青少年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贫困人群中的妇女和儿童。对低收入孕妇、乳母和5周岁以内的儿童采取营养补助措施;美国基层保健中心还为低收入营养不良者发放领取食物的票证。设立和实施的干预项目中影响较大的是综合儿童保健项目和妇女、婴儿、儿童营养干预项目。

(1)综合儿童保健项目:由联邦政府授权卫生部于1974年开始实施,最初是为3~5岁儿童提供融保健、营养、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健项目。近几年来已扩展到5岁以下儿童的母亲和孕妇。

(2)妇女、婴儿、儿童营养干预项目:这是一个由农业部拨款、卫生部门实施的对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进行营养干预的项目,至今已经20多年,其目标人群也由原来的只为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食品发展到给幼儿园学校的儿童提供科学的营养午餐。美国所有的营养项目都得到卫生、财政、农业、食品销售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3.立法及政策 美国先后出台若干有关公共营养的立法,包括《美国学校午餐法》、《美国学校早餐法》、《儿童营养法》、《学生奶行动计划》等。美国采取的成效显著的社会性措施就是国家制定营养政策和与营养有关的食品经济政策。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陆续实行了3个方面的改善营养的政策:食品补贴政策、食品券政策、特殊人群补贴。

美国政府对营养监测的支持是强有力的,并且在不断加强,美国国会于1990年颁布了营养监测及相关研究的10年发展计划,该计划由卫生部和农业部管理,目的是提高对美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了解。

4.营养监测信息的利用 通过监测资料发现与营养有关问题的高危人群和地区,以便于公共卫生干预计划和食品援助计划的顺利执行;评价农业政策改变对美国食物供应的营养质量和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对军队供给系统的营养计划所产生的效果;制定对营养与健康情况的预防、发现和处理的建议指南;监测食物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制定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原则——《美国膳食指南》;规划和评价食品援助项目;规划和评估营养干预项目和公共卫生项目。制定食品标签政策;制定食品强化政策的必要性和监督的文件;制定食品安全性指南。制定营养素需要量,如推荐的膳食供给量;研究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对膳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的关系;酝酿和开展国内和国际的营养监测研究;开展食物成分分析。监测资料也用于提供膳食、健康和营养联系方面的信息,如国家科学院的报告《饮食与健康: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启示》。

5.营养监测项目组成 美国的营养监测系统比较完善、系统。国家营养监测与相关研究计划(national nutrition monitoring and related research program,NNMRRP)拥有50多个监测和评价美国人群健康和营养状况的项目。1988年成立了一个部门合作委员会来协调各项NNMRRP工作,他们定期更新联邦营养监测工作的目录。NNMRRP工作分为5个部分:营养及相关健康检查;食物与营养素摄入;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食物成分和营养素数据库;食品供应的影响因素。下面简要介绍各个部分的主要活动。

(1)营养及相关健康检查:作为NNMRRP测量的基础,全国健康与营养体检调查(NHANES)提供了美国人群营养状况、膳食摄入和健康指标的信息,体格检查如身高、血压、口腔、生化和血液检查等主要是用于研究膳食摄入、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组织的其他调查和监测体系也提供与营养相关的健康资料,尤其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孕妇、婴儿、参加公众资助健康及营养和食品援助项目的儿童,CDC监测体系可以提供调查州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资料。

为获得营养监测发展趋势和了解国家健康目标的进展情况,需要连续收集研究对象的营养与健康资料。如1968~1998年NHANES资料表明美国成人高胆固醇高血压患病率下降,体重超重患病率增高。

(2)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测量不但包括对个体食物、饮料和营养补充剂摄入量的估计,还包括非必需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情况。

农业部的个体食物摄入量持续性研究(CSFⅡ)对美国人群及亚人群的食物、营养素摄入量进行评价,也可用于估计膳食中添加剂、杀虫剂的摄入量。而“家庭食物消费调查”是家庭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和食品支出资料的唯一来源。

(3)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关于膳食营养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其与健康关系的全国调查也纳入到营养监测项目中。一般来说,健康与膳食调查重点放在消费者膳食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上,以及消费者对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态度的认识。

美国CDC于1984年开始实施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System,BRFSS),重点是个人行为及其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电话访问收集营养相关信息如体重超重、减肥锻炼及胆固醇筛检等。另外,CDC与州教育部门合作建立了学校监测系统(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对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包括营养行为进行评价。此外,还有对一些特殊问题(如婴儿喂养方式、减肥方法,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的了解)进行的定期调查,来满足特殊的资料需要。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与食品企业合作进行了一项“为了增进健康每天吃5份水果蔬菜”的基线调查,评价了公众对水果和蔬菜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4)食物成分和营养素数据库:自1982年以来,为了得到有代表性的美国食物的营养素含量,美国农业部建立了美国营养素数据库(NNDB),其数据是农业部营养素数据参考标准的一部分,这些数据是美国为某些特殊目的制定的大多数营养素数据库的核心,用于一些商业上的膳食分析计划。农业部的营养素数据库中的每种食物包括28种成分及能量,用于全国膳食摄入量调查的数据分析。美国农业部建立了一个系统,利用NNDB得到的最新信息,定期更新该数据库。

根据CSFⅡ和NHANES调查中消费频率最多的食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每年开展名为“总膳食研究”的食物成分分析,以估计某些营养素以及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的摄入量。

(5)食品供应的影响因素:美国食品供应数据显示了消费的食品和营养素状况,用于评价美国食品供应满足人群营养需要的能力并监测食品供应的变化,农业部每年修订并公布这些资料。

6.面临的问题 自从NNMRRP于1977年正式建立以来,美国卫生与人类福利部和农业部合作开展了多项行动,但仍然需要提高调查和监测活动反映实际食物消费的程度,使膳食模式与生理变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各州完成营养调查的能力。

NNMRRP的许多调查均收集了不同人群的资料。1988~1996年第3次NHANES扩大调查样本量,增加了6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非洲移民和墨西哥移民,但某些人群的信息仍有限,如印第安人阿拉斯加人、农场工人、流浪汉、孕妇和乳母、亚洲移民、太平洋岛上居民。

日益增长的营养监测信息要求:①更有效地调查营养危险人群如健康护理体系之外的妇女、婴儿、儿童、流浪汉、移民,特定年龄人群如青少年、老人的相关资料;②进一步监测与慢性病有关的营养问题,如肥胖、膳食脂肪、蔬菜、水果消费量;③从州和地方营养监测观察国家营养目标的实施情况,从而为美国制定相关营养情况及居民膳食指南提供依据。

4.2.7.2 泰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www.xing528.com)

营养监测的概念首次出现于泰国是在1977年的第一次食品与营养规划中,但是,直至1982~1986年营养监测工作才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全国开展的与营养有关的监测项目有4项。

1.儿童营养监测项目 1982年卫生部营养司建立了社区营养监测系统,农村卫生员及志愿者按季度对农村儿童称重,然后将数据上报给上级部门,最后汇总到卫生部进行处理。计算体重-年龄指数,与参考人群指标相比较,判断儿童的营养状况。对Ⅰ°营养不良的儿童要求其接受更详细的检查,Ⅱ°和Ⅲ°营养不良的儿童要求享受地方卫生局为期3个月的食品优惠政策。1992年,UNICEF对该项目进行资助,增加了儿童生长情况的监测。农村卫生员和志愿者在全国73个省份中的27个省份随机抽取部分村庄,测定儿童的身高,评估农村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

2.学生营养监测项目 1986年教育部与卫生部开展了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对所有小学5~14岁的儿童称重,每年2次,将所获的数据上交省初等教育委员会,然后再送至教育部,国家根据此项监测数据制订学校午餐计划。营养状况以体重-年龄指数反映,与泰国参考人群体重-年龄指数相比较,如果儿童体重低于标准的80%,则认为该儿童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儿童可以免交午餐费。

3.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 泰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部1989年建立了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目的是为政策规划、目标干预、监测结构调整政策的效果及发展趋势提供帮助。由农村卫生员、志愿者、教师及村委会成员收集有关气象、农业、经济、卫生、营养及食品消费等方面的数据。数据的收集可按月、季度或半年收集一次,也可视所需信息的种类而定。数据的分析与汇总结果最终必须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用于制定规划时作参考。

4.追踪和评价消除缺碘和缺铁项目的监测系统

(1)碘监测系统:缺碘的监测系统建立于1989年,目的是了解50多个省份的缺碘情况,包括碘盐、水碘、鱼露以及碘油补碘的情况。同时随机收集尿样,由各地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教师负责执行。所获信息上报给地区,再报给省、中央作进一步处理。该监测系统是在UNICEF和挪威政府支持下完成的。

(2)铁监测系统:缺铁的监测系统是通过妇女产前及学龄儿童入学检查时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消除缺铁的干预计划,包括补充铁剂和驱虫(孕妇除外)两项指标。

4.2.7.3 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

1.儿童营养状况监测系统 在全国社区设立145个疾病监测点为基础,结合国家统计局600多个样本区、县,进行二次抽样,确定40个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身高、体重值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和身高别体重(WHZ)的Z评分值,以Z值<-2作为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判别标准。利用住户调查得到食物消费数据,使用中国DDP方法评价膳食摄入。在监测的15年间共进行5次营养监测,获得的监测数据可靠,膳食摄入结果与全国营养调查结果相一致。将监测数据提供给国家有关部门,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从1990~2005年,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监测结果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婴幼儿辅食喂养的问题、妇女与儿童的贫血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儿童营养状况问题、农村进城务工妇女、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

2.碘盐监测系统

(1)碘盐监测点:1998年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儿童营养监测现场调查,主要监测全国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影响因素,同时对营养监测点人群碘盐食用情况及食盐中含碘水平进行了盐样抽样调查,样本量为调查户的2.5%,在每个营养监测点的400个儿童样本户中随机抽10户盐样,进行盐碘的监测。

(2)碘盐监测结果:全国26省、市、自治区36个营养监测点进行居民住户中食用盐碘含量抽样调查,共测定362份盐样。碘盐平均合格率为78.0%,城市83.2%,农村71.9%。住户中盐碘含量低于20 mg/kg的农村为20.4%,城市为9.9%。城市碘盐合格率,显著高于农村,但也有个别城市食盐中碘含量很低,仅为13 mg/kg;有的甚至未检出碘,而且所占比例很高,达30%~40%。

(3)信息反馈给国家和当地有关部门作决策使用:将362份盐样的碘含量监测数据上报卫生部,同时反馈给各营养监测点。各监测点又将这些信息上报当地有关政府和卫生部门,然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提出了需要加强管理的意见:①加强碘盐生产、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管理;②严禁私盐贩卖;③大力开展有关碘缺乏病及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使广大居民不买非碘盐;④宣传与指导居民对碘盐储存与烹调时的合理应用。

3.乳母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的监测系统

(1)乳母喂养监测点:选择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0个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点(城市14个、一般农村17个、贫困农村9个)中6岁以下儿童作为营养监测点。

(2)母乳喂养率监测结果

1)城市与农村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对1998年全国40个食物与营养监测点的资料分析表明,中国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城市为53.7%,一般农村为76.6%,贫困农村为64.6%。进一步的监测结果显示,1998年婴儿出生后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一般农村可达到100%,但贫困农村只有63.6%,与城市接近,这表明贫困农村有36.4%的婴儿自出生后不能得到纯母乳喂养。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纯母乳喂养率下降,到4个月,城市纯母乳喂养率下降了17.3个百分点,而农村下降了6.3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农村的婴儿到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仅为60.4%。

2)纯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从监测数据来看,生长迟缓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57.7%,显著低于身长正常的儿童73.0%(P<0.001)。4个月以内采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比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平均重0.36 kg,身长平均高1.2 cm,WAZ值高0.4,HAZ高0.53,相差显著(P<0.01),说明纯母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都显著优于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再从各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监测数据分析也表明,各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WHZ和HAZ及平均身高、体重均高于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经检验都具有显著意义(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非纯母乳喂养婴儿发生生长迟缓的OR=2.19,即非纯母乳喂养婴儿发生生长迟缓的危险性是纯母乳喂养的2.19倍。

3)纯母乳喂养与婴儿健康的关系:从监测数据来看,纯母乳喂养婴儿2周腹泻患病率为13.09%,显著低于非纯母乳喂养的28.95%,两者相差15.9%(P=0.00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纯母乳喂养婴儿发生腹泻的危险性为纯母乳喂养的2.74倍(OR=2.74),AR=64%,也就是说,4个月以内婴儿发生腹泻的因素中64%归因于非纯母乳喂养。

监测数据说明,纯母乳喂养对促进0~4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和降低婴儿腹泻都有显著影响。

(3)信息反馈后采取的措施:①目前母乳喂养已被列为改善儿童生存环境的四大措施之一(生长发育监测、促进口服补液、母乳喂养和计划免疫),这对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具有重要的作用;②卫生医师以科学实例向孕妇、乳母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尤其是在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优点,改变了有些农村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的习惯,提高了城市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纯母乳喂养率;③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的营养;④宣传早期开奶,促进乳汁分泌,尤其提高贫困农村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是降低婴儿营养不良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降低贫困农村2岁以下婴儿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