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窃听器发展史:从原始到自动控制

窃听器发展史:从原始到自动控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1876年英国青年亚·贝尔发明有线电话以后,这些使用了几千年的原始窃听器,才渐渐退隐出了间谍舞台。有时为了提高拾音效果和辨别窃听对象的准确方位,也经常在两处或多处安放“喇叭窃听器”同时监听。更有甚者,有的谍报部门为了大面积、多纵深地窃听,就把几十只特制窃听喇叭排列在一起,组成一只“喇叭阵窃听器”,大大增加了拾音效果。目前世界各国间谍战中使用的窃听器往往是自动控制的,无需专人操作看管。

窃听器发展史:从原始到自动控制

世界上最早的窃听器是我国在2000年前发明的。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就记载了一种“听瓮”。这种“听瓮”是用陶制成的,大肚小口,把它埋在地下,并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人伏在上面就可以倾听到城外方圆数十里的动静。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种“地听”器。它是用精瓷烧制而成,形状犹如一个空心的葫芦枕头,人睡卧休息时,侧头贴耳枕在上面,就能清晰地听到30里外的马蹄声。北宋大科学沈括在他著名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用牛皮做的“箭囊听枕”。他还科学地指出,这种“箭囊听枕”之所以能够听到“数里内外的人马声”,是因为“虚能呐声”,而大地又好像是一根“专线”,连接着彼此两个地点,是一种传递声音信号的媒介。在江南一带,还有一种常用的“竹管窃听器”。它是用一根根凿穿内节的毛竹连接在一起的,敷设在地下、水下或隐蔽在地上,建筑物内,进行较短距离的窃听。

自从1876年英国青年亚·贝尔发明有线电话以后,这些使用了几千年的原始窃听器,才渐渐退隐出了间谍舞台。

现代的窃听器,主要是由20世纪的电子技术发展而来的,并且不断地微型化和精密化,被名之为“顺风耳”。谍报人员也常称做“第三只耳朵”。这些电子窃听器身手不凡,各具特色,它们的“偷听”灵敏度极高,十几米外的窃窃耳语或“沙沙”的写字声音也都难逃它的“耳朵”。

1964年春天,美国驻莫斯科使馆来了一批神秘人物,他们一会儿挖墙壁,一会儿撬地板,一会儿又拆天花板,把个大使馆内弄得翻天覆地,乱七八糟。这些人不是什么建筑修理工,而是反窃听电气专家。经过像大海捞针一样地仔细搜寻,终于在第8、第9和第13层楼每个房间的内墙里,挖出50多只窃听器,这些窃听器加上以前所查获的,总数达到近200只。所有的窃听器是用一个复杂的线路连接起来的,使得大使馆内每一个房间内的声音,一清二楚地传到了前苏联情报机关的办公室里,它们是前苏联在1953年为修建和加层美国使馆时偷偷安装的,50多只窃听器被巧妙地埋设在内墙深处的钢筋骨架附近,窃听器的前头是只有一条像针眼大小的细孔对准室内,后头的金属导线又沿着钢筋骨架或金属水管通向室外,实在不能用导线的地方,就采用一种先进的导电油漆来充当金属导线。这种精心设计的埋设方式极为隐蔽,既不易被肉眼发现,也不会被金属探测器检查出来。就这样,克格勃窃听了许许多多美国的高度机密,窃听时间长达10年之久。

美国中央情报局也不甘示弱,专门组成了一支约100多人的技术队伍,代号为“D师”。这支“D师”专门负责安装电话上和建筑物内的窃听器,从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几乎装遍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办公楼。

室内的窃听器是从一种叫“挂钩话筒”发展而来的。它是一个由固定在金属钉子上的窃听器做成的。这个钉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钉入墙壁、地板或天花板。这样,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就成了声音的导体和共鸣体,窃听器通过钉子就可以收到声音的振动,经过转换成电波,再通过导线就把声音信号传到外面的窃听放大装置上去了。

在户外,也有一种专门的远距离窃听传声筒,人们把它叫做机关枪窃听器。这是因为它的外形像一挺轻机关枪,枪筒上面一排排的叶片又像机关枪上的散热片。其实,在这些叶片上安装的密密麻麻的小容器,是用来增大窃听的灵敏度寻找窃听声源的。最近,间谍技术专家又研制出了一种更先进新式的“枪型窃听器”。

英国反间谍影片《雌雄侦探》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对英国侦探化装成恋人依偎在草地上,在他们中间,隐藏着一个形状如长柄小盖的“伞枪窃听器”。这支“伞枪”正对着两个距离几十米远的间谍。此时,公园里人声鼎沸,一片嘈杂。但从“伞枪”的耳机里却清晰地传出两个间谍的谈话声。还有一种“鸟枪窃听器”。英国情报局曾逮捕过一对“恋人”。这对恋人被逮捕时,严厉地责问凭什么证据抓他们,情报官拿出了一只微型录音机,放出了一段他俩从事颠覆破坏活动的谈话录音。这对“恋人”大惊失色,因为这些谈话是他们在一艘小船上秘密谈话的录音。原来,当他俩像热恋的情侣在白色小划艇上相互传递情报时,在湖边的一片灌木丛中,有一支乌黑的“鸟枪”架在三角架上,正对着他们。

这些“机关枪”、“伞枪”和“鸟枪”窃听器也叫远距离定向麦克风窃听器。它们可以听到几百米甚至几公里远的选定的声音。

这些窃听器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长长的枪管上有规律地布有许多小孔,枪管的尾部都装有一只特制的“微音器”。当要窃听时,就把枪管正前方对准窃听对象,这样,经过小孔进入枪管的声音就会在微音器处得到互相增加,而当无关的声音(即不是瞄准对象发出的声音)从枪管的上下左右传来时,一经过小孔进入枪管就会被立刻抵消掉。因为这些窃听器具有拾取放大所需要的声音和排斥、消除不需要的声音之功能,所以有的国家谍报技术部门也把这类窃听器称做“指向式窃听器”。

比上述这些“枪型窃听器”效用功能更高的,是一种体积较大的“抛物面窃听器”和“喇叭窃听器”。(www.xing528.com)

“抛物面窃听器”是在一个三角架上装有一个抛物型的大圆盘,圆盘的中心突出物是一个微音器,犹如一个小型的卫星伞型天线当抛物面对准窃听对象时,声波从正前方传来,经过抛物面反射,集中到了抛物面的“焦点”——微音器上,再由导线通往电子放大器,传输给录音机或耳机。

“喇叭窃听器”的外形和扩音大喇叭一样。因为喇叭口的形状是具有声学原理的,它能够集中把声音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但是,这种窃听器的作用与用喇叭放音的作用相反,它不是放出声音,而是把远处的声音“接收”进来。有时为了提高拾音效果和辨别窃听对象的准确方位,也经常在两处或多处安放“喇叭窃听器”同时监听。更有甚者,有的谍报部门为了大面积、多纵深地窃听,就把几十只特制窃听喇叭排列在一起,组成一只“喇叭阵窃听器”,大大增加了拾音效果。但是由于目标太大,不便于灵活机动和隐蔽,所以一般多设置在边境线的哨所内或间谍汽车上。

目前世界各国间谍战中使用的窃听器往往是自动控制的,无需专人操作看管。自动控制的窃听器由后置放大器,录音机和复杂的电路,控制开关组成。录音机则采用声控式自动录音机。在自动录音状态下,窃听器中的录音装置放大器是一直通着电源的,当窃听到声音时,声控放大器立即把声音放大,这样就使声控器打开了自动录音机,录音机便转动磁带进行录音;但当窃听的声音停止了,声控放大器就失去了额定的电源,几秒钟后就回复到原来的通电准备状态。周而复始,不必人为管理,只需到时取下录满窃听声音的磁带重新放音认听就行了,非常方便,也十分安全。

近年来,又有一种利用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储存器的“超级窃听器”出现。它能够自动监听100万门同时使用的电话。如果电话里出现“炸弹”“谋杀”“军事基地”“政府文件”“枪支”“海洛因”等预先设定好的字眼,它就会进行自动扫描,把带有这些字眼的话录制下来,并能迅速地用数字显示器显示出这些电话的具体使用时间、地点、账号户主和电话机号码,甚至还可以自动查出给它打电话的人所使用的电话机号码。

20世纪70年代末期,谍报技术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一台通话完毕后挂好了的电话,它的话筒仍然不断通过电话线发射出很微弱的脉冲,经过技术处理,可以把这些脉冲隔断并转变成声音。因此,只要在对方已经挂断的电话机的电线上,连上一个先进的“脉冲声音转换器”,那么,普通电话的话筒也就成了一只“窃听器”了。

1985年秋,一艘载有许多美国人的客轮在埃及港口被恐怖分子劫持,美国国家安全局为了详细地了解埃及当局与劫持分子的谈判情况,竟在埃及总统办公室的电话上安装了窃听器,美国间谍头子听着从窃听器里传来的清晰的声音,高兴得大叫:“真是太棒了!”一报还一报,一些国家的谍报人员也在美国政府的许多重要部门安装了窃听器。所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设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过两个星期,必须在办公室里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看有没有窃听器。有一次反窃听专家在他的电话机里发现了一只电子窃听器,还连着一根电线,但怎么也找不到这根电线是通向哪里的。另一次他又发现他家的沙发里有一只微型录音机,不知是何人何时安放在那里的,真叫人胆战心惊,防不胜防!

较早的电话窃听器是东欧国家生产的“F2电耳”。通过改进,可以制成一只与电话筒上送话器一模一样的电话窃听器。要用时,只要取下正常的送话器,换上有窃听装置的送话器就可以了。近来又有一种“微型无声自动录音电话窃听器”。它是由两根带金属细针的电话窃听头和音频放大器、微型自动录音机两大部分组成。把细针插入电话线内或电话分线盒的接线柱上,就能利用电话线上的电源将音频放大,并启动和关闭自动录音机。这类录音机的开与关不是采用机械式的,而是用电子脉冲进行控制,因此根本就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因为这些窃听器需要专门的导线连接,安装起来不方便,也容易被人发现。于是窃听专家巧妙地设计出了一种“电源插座载波窃听器”。它和普通电源插座外表相同,但内侧却装有高灵敏度的窃听装置。当这个窃听器窃听到声音时,就会产生一种“载波信号”,然后利用通向外部的电源线,把声音信号传输出去。这样只要在电源线的任何一个部位接上一个“载波接收机”,就能进行窃听了。这种窃听器不需要专门的导线,也不需要专门的电源,它妙就妙在利用电源线作为窃听信号导线,也利用电源线上的电源作为窃听器的供电,这样只要窃听器本身不损坏,就能长久地使用下去。

20世纪70年代末期,前苏联谍报部门在前苏联东部鄂霍次克海的海底深处铺设了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海水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而且大洋深处又是难以让“蛙人”下潜窃听的“禁区”,所以前苏联谍报部门颇为放心,他们在互相联系时,甚至连密码装置也不用,直接进行对话。美国国家安全局和海军情报局探知这一机密后,也制定了一项绝密的窃听计划,代号叫“常青藤吊钟”。这个计划是设计制造出一种最先进的“深海防水感应窃听器”,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大“项圈”,然后用一艘间谍潜艇把它带向大海深处,套在前苏联海底电缆上,就好像在“常青藤”上“吊”了一口“钟”。从此,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听到了大量的前苏联高度机密的电话。但是,好景不长,1981年,这个“项圈”不翼而飞了。上哪儿去了呢?据美国情报部门推测,它已经落入了前苏联海军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