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了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即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一)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
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是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诉讼权利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如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提供证据、法庭辩论、上诉与申请执行等。因此,对于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除要保障当事人平等享有与行使外,还有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的义务。另外,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不仅要严守中立地位,而且还要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方便与条件,不能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设置障碍。
(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民事纠纷。因此,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也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人民法院必须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判断。为此,民事诉讼法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规定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具体程序制度,如人民法院在审判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辩论的原则;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等等。此外,为保证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避免案件久拖不决,民事诉讼法对案件审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再审程序和检察监督原则也作出规定。(www.xing528.com)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纠纷是当事人之间因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争议,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对当事人谁是谁非作出法律上的判断。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确认。通过依法重新确认当事人之间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予以法律保护,对民事违法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判令违约或侵权一方当事人履行相应的民事义务,以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5]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人民法院在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解决民事纠纷的同时,通过对具体民事案件的审判,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了解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国家法律支持什么,保护什么,反对什么,制裁什么,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受到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另外,通过对民事案件的公开审理与宣判,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还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法制教育,起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作用。因此,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是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之一。[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