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期皆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国情,因此在研究我国当前乡村地区的劳动过程时,我们既无法适用布雷夫曼的“去技术化”理论[48],也不能采纳布洛维“规范霸权”[49]这一分析工具,因为两者皆是产生于资本主义大工厂生产体制的理论模型。我们所要考察的对象还是一种简单的乡镇企业经济,技术简单、环境恶劣;同时身处于乡村社会之中,关系网络、差序格局。考虑到当前农村雇佣劳动的诸多特点,本书对于劳动过程中雇佣劳动合同笼络机制的分析,主要借鉴的是“关系霸权”理论。“关系霸权”此一概念是由沈原先生率先提出的,他在考察我国城市建筑工地的劳动过程时,发现此种劳动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主要受到关系网络的塑造。他认为,“关系网络进入劳动过程极大地改变了工作现场的政治,修正了控制与反抗的逻辑,使之呈现出中国情境下工作现场的若干独具特征。”[50]由此,在整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和布洛维的霸权工厂体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关系霸权”这一概念。
借鉴沈原的“关系霸权”概念,L雇佣社区劳动过程中的“关系笼络”是指,劳动中的雇工与雇主,把众多先赋性的社会关系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源纳入到权力结构中,从而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权力形态。关系笼络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关系笼络所赖以建构的资源主要是关系。此种关系既包括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雇工相互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非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而是先赋性的,在雇佣劳动发生之前就已存在,具体是指那些因亲缘、地缘而生发的关系类型。这些先赋性的关系被雇主与雇工带入到劳动的过程中,随着劳动过程的展开,这些关系非但没有被消解掉,反而不断得到强化。这些枝蔓延伸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利益衡量和传统文化形塑了控制与反抗的机制,并被纳入到劳动过程的权力结构之中,从而演化为生产中的一种权力形态。二是关系笼络的运作效果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共识,二是约束不满。无论是生产共识还是约束不满都可以视为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其中心主要体现为,劳动中雇主与雇工通过关系此一媒介,和谐地践行合同的内容,从而最终实现各自的利益。在此种和谐的雇佣关系中,雇主一般把雇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对待,而雇工相应地也把雇主家的工作当作自己家的般认真经营,主雇双方皆忽略了此种关系下所隐藏的剥削与被剥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