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基于H村调研的房屋买卖习惯法情况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基于H村调研的房屋买卖习惯法情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受地缘文化的影响,乡村中房屋买卖一般在村落内部进行即主要是在村内市场进行。而亲缘文化对于乡村房屋买卖的影响表现在,买房者所选择的房屋一般在自己的祖屋或父母居住房屋的附近。H村自1978年至2013年由审批宅基地建房的共有296处,这其中包括因胶济铁路改造搬迁的219户,而由买卖房屋建房的有69处。因此这就大大限制了买卖宅基地的数量。而这也符合国家保护耕地、利用旧宅的政策,因此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基于H村调研的房屋买卖习惯法情况

“中国的乡民社会是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结合体”,“在中国乡民社会,血缘和亲缘文化所反映的是村庄内部关系,而地缘文化则基本上所反映的是村庄外部的关系,通过血缘或亲缘文化关系,构织着中国乡民社会的内核;通过地缘文化关系延伸、拓展着中国乡民社会的范围”。[2]受地缘文化的影响,乡村中房屋买卖一般在村落内部进行即主要是在村内市场进行。由于是熟人社会,彼此之间知根知底,因此买者不需要实际的踏勘,对于所选择的地方如何,房屋怎么样等事项是非常清楚的;同样卖者对于买者的支付能力和信用水平也是非常了解的,而这就使房屋交易的成功有了坚实的基础。而亲缘文化对于乡村房屋买卖的影响表现在,买房者所选择的房屋一般在自己的祖屋或父母居住房屋的附近。H村自1978年至2004年总共建设新宅102处,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房屋建设虽然打破了家族的群居分布,同一个大家族不再聚居在一块。但就全村整体的布局而言,按照姓氏居住的迹象仍然非常明显,H村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部分:西面和南面主要是“尚”姓的各个家族的聚居地;北面主要是“耿”姓的各个家族的聚居地;东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主要是“张”姓和“卫”姓的居住地;中间是“王”姓和小部分“孙”姓的聚居地。虽然姓氏内部各个家族的成员混杂而居,但是各个姓氏的成员一般都选择在自己姓氏的聚居地建房。

乡村中当一个家庭面临盖新宅的需要时有三种选择:一是他们可以向村委会申请审批宅基地,二是如若自己家旧宅的面积足够宽敞可以直接翻建,三是他们可以购买别的家庭的旧宅建房。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乡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因此当一户人家面临为儿子建新房,而父母与子女又不愿居住在一块时,就不得不选择第一种或者是第三种。H村自1978年至2013年由审批宅基地建房的共有296处,这其中包括因胶济铁路改造搬迁的219户,而由买卖房屋建房的有69处。总体而言,审批宅基地与购买宅基地二者各有优劣:①审批的宅基地一般在村落外面且邻居较少,因此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但是审批的宅基地是单独的一处院落因此不用与父母一起居住,有利于避免父母、子女间矛盾纠纷的产生。②购买的宅基地一般距离父母家较近且在村内,因此安全性好;但是由于原来的大街和胡同设计得都过于狭窄不适于车辆通行,因此非常不方便。③审批宅基地手续烦琐且必须和村委会有一定的关系方能办理下来;而购买宅基地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宅院,一般空闲宅院有两个来源:一是一家长辈去世后遗留下的祖屋,而村民一般认为祖屋关系着一家人命运的宅第风水,因此不会轻易出卖;一是举家搬迁到城市而空出的院落,而这在乡村中为数不多。因此这就大大限制了买卖宅基地的数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宅基地审批程序愈来愈严格并且村外空余的以供审批宅基地的空闲地方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向城镇搬迁住户的增加,人们购买旧宅翻建新房的数量正日趋增加。而这也符合国家保护耕地、利用旧宅的政策,因此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