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有一家羊肉店,名曰“藏书羊肉”。
苏州西郊,太湖东岸,穹窿山下,有一个小镇子就叫藏书镇,传说是为纪念西汉时期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朱买臣把书藏在山石间发奋苦学的事迹。
而更为扬名天下的却是“苏州藏书羊肉”,以“不腥不腻,汤色乳白,肉酥而不烂,口感鲜嫩”风靡江南。
每至秋冬,散布在苏州古城的巷子里一家家大大小小的藏书羊肉店,总飘着浓郁的羊肉味,食客络绎不绝。
那天,时值冬令,风已瑟瑟。
又冷又饿,我推开了巷子口这家藏书羊肉店的门,便被温暖和肉香所笼罩,要了一碗羊肉汤面,二十元,坐下来等。
窗边已经坐着两位五十岁上下的伯伯,两人面前摆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熟羊肉,还有酒,两人对饮,闲谈。
午间并不猛烈的阳光从玻璃窗里照进来,流淌在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
这是一对老友吧?
店主人是一家三口,夫妻俩在厨房里忙进忙出,小女儿也在帮忙点餐和收钱,对着厨房喊一句:
“汤面一碗。”
女儿大概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扎起马尾,围着围裙,撸起袖子,已是一位熟手。(www.xing528.com)
但毕竟只是小孩,有时要拿着钱进去问妈妈得找多少零钱。
妈妈就训斥一句:“书都念到哪里去了?!”
吵闹中,有人推门进来了,又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带着小女儿。附近就是我兼职的辅导机构,大概这位女孩儿也是刚下课过来吃午饭的吧,她爸妈还问着刚刚上课的事情。
落座后,爸爸扭过头对着正在找钱的店主女儿说:
“小姑娘,来三碗羊肉面。”
那小姑娘走过来,说声“六十元”,然后瞄了一眼客人的小女儿,那小女孩留着披肩的直发,头上戴着粉红色的发带,别着一个闪闪发光的发卡。
她俩是同龄人。会不会是同一所学校的呢?
不久,羊肉汤面上了。
店主的一家三口还在不停忙碌着,他们应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吧。
那边桌子上,爸爸给妻子、女儿递筷子,妈妈把碗里的肉夹给女儿,女儿大口吃,还在说着课堂上的趣事……
羊肉汤面的水蒸气,氤氲着藏书羊肉店里的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