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州的第一年,我在读书之余到一个辅导机构兼职做语文老师。
一大早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上一上午的课。
到了中午,我拖着饥肠辘辘的躯体沿着小河觅食。
闻着一阵飘来的香味,远远看到前面小石桥的桥头那所房子的屋顶升起缕缕炊烟。
“好香啊。”吞了吞口水,里面传来了收音机播报午间新闻的声音。
没有任何的招牌,这只是哪户人家在做午饭吧?
我走上了小桥,装作不经意地路过,趁机扭过头去看一眼。
咦?一眼看到挂在门口对面墙上的价目表。
是间店!面店!!
我像是捡到了一份天上扔下来的礼物一样惊喜地走了进去。
小小的屋子,只摆了四张桌椅。一个临河的窗户,不大,可以见到水波荡漾,斜斜地倾泻着阳光。一扇门通往后面的小厨房,门上挂着素色的门帘。
店里只有两个人埋头安静地吃着面。
一位老大爷坐在价目表下面的椅子上听着收音机,见我进来,就说:
“小姑娘,吃什么面?”
我一直喜欢苏州人这样的称呼。
我微微抬起头看价目表,并不贵,多是面,苏州人爱吃面的。来了一两个月了,还没吃到正宗的苏式汤面呢。
焖肉、爆鱼好像是最有特色的……
面巾面这个名称好好玩……
咦?素交、素鸡是什么东西?
好吧,看看是什么?
还有一句画了笑脸的提示——“可以自由组合”!
“我要素鸡面。”我怕自己吃不饱,于是加了个荷包蛋。
“红汤还是白汤?”老爷爷问。
吓?还分红汤和白汤?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不好意思问,可能红汤是有点辣吧。于是说:
“红汤吧。但不要太辣。”
“哈哈哈……”老大爷竟然爽朗地笑了,“谁告诉你红汤是辣的啊,小姑娘?”(www.xing528.com)
接着也不再管我,扭过头掀开门帘对里面喊:
“红汤素鸡——”
我红着脸递钱过去。
老大爷却没接。
“吃完再给。不怕你走了。”
又加了一句——
“待会儿你就知道什么是红汤了。哈哈哈……”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陪着一起听收音机。
不一会儿,门帘掀起,一位老阿姨端着一碗面走了出来:
“小姑娘,你的面来了——”
我一看,浓汤中整齐的一团细白面条,洒着葱花,六分熟的荷包蛋,几块像是油豆腐的搁在上面。
“这是素鸡吗?”
“是啊!”老阿姨说,“当然不是真的鸡肉哦。”
苏州面名不虚传。后来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节目的所谓的“正宗苏式汤面”,也不过如此。
“辣不辣?哈哈哈……”
以后每周兼职的那一天被我定为“吃面日”,每次都去这家小小的面店吃一碗面,把白汤、红汤、所有面都吃了一遍(最后发现我最爱吃的还是爆鱼面)。我与这对老夫妻慢慢地熟悉了,每次去坐在价目表下的老大爷都说:
“小姑娘来了啊。”
老大爷负责招徕和收钱,爽朗又热情,他见我看墙上的地图,就一直介绍附近哪里有好玩的、好吃的;听说我是当老师的,就说:
“对小孩子要严厉才行。像谁谁谁……”
老奶奶一直在后面小厨房里负责煮面。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也怕累着,所以每天只准备那么多的面条,只够卖个一二十碗,每到下午一点钟就擦桌子收工了,来慢了想吃都吃不到。
我只教那个辅导班的学生一个学期,后来就不再去那个地方了。最近一次刚好在附近,便走去了再想吃吃面,发现小面店紧紧关着门。
哦,是的,现在是下午,店不开的。
下次中午经过这儿一定过去再吃一碗“红汤素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