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外公,我们今天上的课文是《棉花姑娘》,听说我们老家过去是种棉花的,是吗?
外公:是的。外公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生活,老家的棉花长得可好了,比小孩子的个头还高。
外孙女:那棉花田里是不是很好玩?
外公:不好玩。种棉花可辛苦了,棉花生产周期长,从春天二月份播种,到秋天十月份收获,八九个月时间,农民就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劳作。
外孙女:原来是这样啊!
外公:种棉花最怕病虫害,好好的棉花,刚长出嫩嫩的花骨朵儿,虫子很容易把花吃掉,这样就长不出棉花了,农民的辛劳也就付诸东流了。
外孙女:种棉花好不容易呀!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说瓢虫可以吃棉虫。
外公:棉虫准确地说,叫棉铃虫,是对棉花伤害最大的害虫。瓢虫虽然可以吃棉铃虫,但棉铃虫比瓢虫的繁殖能力强,所以,农民必须打农药,才能消灭棉铃虫。
外孙女:种棉花也好难啊!比我们认生字难吗?
外公:种棉花和认生字,是不一样的难吧。
外孙女:《棉花姑娘》这篇课文里,有几个生字我觉得好难认,好难记的。
外公:这篇课文里,一共有多少生字呢?
外孙女:一共有13个生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
外公:你觉得哪几个字好认呢?
外孙女:好认的字,我读一两遍,写一两遍,就记住了。是这8个字:棉、娘、治、别、干、奇、吐、啦。
外公:那剩下的就是不好认的字啰。
外孙女:是的。不好认的字有5个:燕、然、颗、瓢、碧。
外公:我知道了。好认的字,有两个特点:一是笔画简单的3个字:干、奇、吐;二是字音或字义与字形相关的5个字:棉、娘、治、别、啦。
外孙女:是这样的。外公,您太厉害了!您怎么知道我是这样想的呢?
外公: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语文老师呀!
外孙女:那几个难认的字,外公有什么秘诀能教我记住吗?
外公:好!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吧。
外孙女:好的。
外公:先看“燕”字。“燕”字是表示鸟类汉字里,唯一没有鸟字旁或者隹字旁的汉字,为什么呢?因为“燕”字是一个象形文字,最早的“燕”字是甲骨文,画的就是一只在飞翔的鸟。后来经过历代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燕”字上头的“廿”,并不是表示数字二十的“廿”niàn,而是表示鸟的头部;中间的“口”,也不是“嘴巴”,而是表示鸟的身躯;“北”字把“口”夹在中间,表示鸟的左右两只翅膀;下面的四个点,是鸟的尾巴变形而来的。这就是“燕”。
外孙女:您这样一说,我好像记住“燕”字了。头、身、翅膀、尾巴。
外公:是的,这样一分解,就好记多了。是不是?
外孙女:是的。那还有几个字呢?(www.xing528.com)
外公:再看“然”字吧。“然”现在有很多字义,它最初的本义,是古人把捕获的猎物,烤熟了再吃。它的左上部分是“肉”字的古形字,右上部分是“犬”,下面的四点是“火”的变体,有肉有狗,用火去烤,这就是“然”字。
外孙女:听外公这么一说,“然”字就很好记啦!
外公:我们再看看“颗”字吧。“颗”里的“果”是这个字的类似发音,“页”是头部的意思。“颗”字的本义,就是“小头”的意思,后来把小小的圆圆的东西称作“颗”,再后来,又把它作为量词使用。
外孙女:“页”怎么是头部的意思呢?
外公:早期的“页”字,就是人的头部,甲骨文里,画的就是一个人头。
外孙女:是这样啊!这个字好像还没有“燕”和“然”好记。
外公:主要是“页”之后的意义,离“头部”太远了,表示头部的字,后来用“首”代替了。
外孙女:您这样一说,我就又觉得记忆深刻一些了。
外公:再说下一个“瓢”字吧。在农村老家的房子里,有一个舀水的瓢子,你见过吗?
外孙女:见过,在后院的水龙头旁边。
外公:那是外公用一个葫芦锯开后做成的,一个葫芦做两个瓢。
外孙女:原来这就是瓢呀!
外公:是呀,“票”是它的读音,“瓜”是它的字义,表示它与瓜有关,葫芦也是瓜类呀。
外孙女:这就好记多啦!再记“瓢”字,我就想是外公老家后院里的那个瓢子,我还用它舀过水呢?
外公:记住了吗?
外孙女:记住了。
外公:还有最后一个字“碧”。这个字也是一个形声字,青绿色的石头的意思。左上的“王”其实是“玉”字旁,下面的“石”意思就更明白了。右上的“白”是它最早的发音,后来时代变迁,碧bì的发音与白bái有些变化了,不是那么相同了,不过大致的发音还可以看出来。你要记住,它不是白色的石头,是青绿色的石头,白不表意,表音。
外孙女:汉字的字义和字音变化好大呀!
外公:是啊!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距今都3000多年了。这3000多年来,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字义、字音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外孙女:汉字里面的这些故事也很有趣的。
外公:是的,这还是一门大学问呢!
外孙女:我很愿意与外公讨论这些汉字故事。
外公:那我们以后继续讨论吧。
外孙女:好的。谢谢外公!
恬宝记事本
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字义、字音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