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一个课堂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争辩来探讨特定的问题,并且由此形成统一的认识;其次,每个小组都要选派相关代表将本小组的意见表述出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小组的探究结果,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此完成小组合作活动教学。
在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可以有4—6名同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学生都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汇总,得出小组结论。这几个学生便是一个基数,提出小组意见,然后在组际之间展开探讨,最终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个趋同的答案。
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相互辩论,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思维,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寻找可能的途径,如此,学生便可以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的答案方向。在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下,学生会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他们也会有新的思考方向,也因此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看法与意见,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因此,在分组之时,教师应正确选拔小组长,同时也应让每个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为合作教学打好基础。(www.xing528.com)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一个团队必须要有领导人,才能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那么,小组长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方面,小组长是全团队的学习榜样,是每个组员真心拥护的领导,这将便于高中生在小组长的引导下展开有效合作。另一方面,小组长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领导与组织全团队的工作。所以,小组长的选拔十分关键与重要。在选拔小组长时,教师应优先考虑那些智力发展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强、表现欲望旺盛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小组长与本组组员的关系,让小组长与其他组员进行合作与沟通,所以小组长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教师选拔好小组长之后,便要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提高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让所有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发展。总而言之,小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等能力都是必要的学习才能,教师应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便让高中生在组内完成学习探究。
选拔完小组长之后,教师便要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进行职责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独立思考,保证每个学生虽然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却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学习机会,所以每个组员都应有自己的特定角色,如一个组内可以安排发起者、鼓励者、校对者、表扬者、研究员、总结人员、记录员等多种岗位。发起者应负责分发材料,监督任务的每一个操作流程;鼓励者应鼓励其他成员努力学习,在讨论中激发每个组员献计献策的潜能;校对者要保证所有成员都应从同一信息入手,理解任务本质,向小组宣读、说明与汇报记录详单;表扬者应起到烘托气氛、支持别人的作用;研究员需要确定并获取所需材料的信息,使用后还要归还材料,负责整理本组组员使用材料的具体情况;总结人员需要负责展示本组探究成果;记录员应负责记录重要的数据、决定、成绩、小组结论等多种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让高中生明确每个角色的具体分工与所在职责,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