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的探索不足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个别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即使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是,教师本身开展研究与实践的探索不足,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才开始对核心素养有了浅薄的理解,认为什么都是核心素养,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将自己做的原来的事情纳入核心素养体系中,因此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过于泛化。个别学生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并不重要。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缺少创新性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仍旧习惯词汇语法教学,即个别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相对传统,在教师看来,学生只要掌握了词汇和语法,其英语成绩就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师仍旧喜欢“语法翻译法”,即教师只对教材内容中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进行翻译讲解,但却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并不够深刻,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翻译而已。语法翻译法只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挖掘,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动性欠缺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创新观念意识淡薄,由于各种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个别教师不愿意去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认为这样会浪费时间或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因此降低,并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不愿意找或是找不到对学生有拓展性的阅读素材,同时由于学校规定课时教学任务,所以导致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向上的积极情感态度观念的培养,不能对学生思维逻辑、文化意识等进行培养,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不主动积极思考,过度依赖教师。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与全人发展的对接不够
从相关课堂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主要教授词汇和语法的使用,然后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巩固知识。就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教师做得很少。个别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更注重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全相悖。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会对考试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却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教授知识,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最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www.xing528.com)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针对性不强
教师平时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是用简单的激励性词语夸奖学生,如“good、well done”等,教师经常使用单词听写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所采用最多的却是周考、期中和期末考试这样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并且教师一般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唯一指标。教学评价更多地体现在了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评价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家长、学校对学生的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评价仍旧注重的是结果。教师只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数据记录,而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记录,这样将会导致学生的日常表现与个性发展被忽视,有悖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五)教师对课程及教学的定位不精准
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引导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只能循着教师和课文的思路,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课堂仍旧是教师主导。但根据全人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英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所以这些想法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同时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如果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中具有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的平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发现未知的知识,并且在探索新发现的过程不断遇到新问题并解决它们。长此以往,学生的态度也可以从被动到主动,从“让我学”到“我想学”,这也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