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西方当代文学阅读理论在对阅读本质的不同理解上产生了多种看法,如阅读即解码、阅读即对话、阅读即意义空白的填补、阅读即品位的区隔、阅读即“互文”。当代西方文学阅读理论中关于阅读心理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并形成了多种文学阅读心理理论,如认同论、完形论、同化论、内摄论、极乐论。针对读者类型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文论中才真正进入到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有关读者类型的看法,如虚构读者、真实读者、隐含读者、理想读者、冒牌读者、模范读者、超级读者、内行读者、抗拒的读者等。
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来看,按时间顺序依次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等三个阶段,随之也产生了文学阅读的三种理论:一是以作者为中心的文本阅读理论,即作品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要在文本中解读出怎样的意义?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就是要去发现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意义。既然是作者创造了作品,也就对作品的意义有着绝对的解释权。二是以文本为中心的文本阅读理论。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宣称:“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因此,文本中心论者反对作者中心论,认为作品与作者没有关系,持文本中心论的学者认为文本的意义就在作品本身。三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阅读理论。接收美学倡导读者中心论修正了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的偏颇,既强调作品与文学传统、历史社会的关系,也承认文本形式的客观存在。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未定性、空白点,读者只有通过阅读文本使未定性得以确定、使空白点得以填充,文本才能被称为作品。
读者中心论突出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关注的是读者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这一理论解放了读者,鼓励读者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审美过程,鼓励读者以自己的体验为核心建构文本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改变了阅读的过程与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和态度。
这三种文学阅读理论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文本的意义是什么及其是如何产生的。综合多种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作者与读者是阅读的两极,文本解读就在二者之间游弋;那么,靠近作者时,意味着读者通过寻找作者与文本之间的诸多联系发现文本的意义;靠近读者时,意味着读者通过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之间建立诸多联系建构文本的意义。在这样的表述中,没有简单否定任一理论,但是突出了文本本身对文本意义形成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基于作者生平及其生活时代发现的文本意义,还是基于读者体验建构的文本意义,都必须依托文本才为有效。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其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书中还指出,阅读一般分为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作者还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其中,作者还指出:“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日本学者桦泽紫苑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首次公开了他的被大脑科学所证明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一读书法的关键词是“输出”与“碎片时间”,阐明了为什么有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做到“读书过目不忘”、如何通过控制脑内物质来提高记忆效率。此书不仅教读者怎么去读书,帮助其使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为读者提升安排时间、写文章、提升注意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指导性的建议。
日本学者斋藤孝在《深阅读》中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读书的本质意义,其中还包括作者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斋藤孝的《阅读的力量》一书则透析阅读的本质意义,探寻阅读给人生的力量。探讨了“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如何能提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有哪些途径可以借鉴”“阅读力跟人际交往能力有何关联”等话题,并从“自我形成所必须的阅读——塑造自我”“读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锤炼自我”“读书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拓展自我”三个部分直接指向普通读者的阅读实践,即“阅读,自我与世界和平相处的不二法门”。斋藤孝的《超级阅读术》一书则从“选书·速度·精读·输出”四个版块,从“获取强大的思考能力:快速抓取,理解内容,抓住要点,5分钟就可以掌握一本书的精华”“丰富词汇与知识,成为聊天达人”“提升逻辑思考和组织、输出能力”“练就职场和生活所需的强韧大脑,获得应对不确定未来的精神能量”等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其自创的读书技巧。
培养阅读素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简称PIRLS)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测试的经验可以为阅读素养培养提供借鉴和参照。PIRLS和PISA不约而同地从信息搜集、推理解释和反思评价三个层面考查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包括导读和研读两个重点环节,教师指导需要立足信息搜集、推理解释和反思评价三个层面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英语教师来说,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可以在主题阅读上大做文章,建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的“整本书阅读”专题,按照作家、作品、内容、形式等专题进行阅读材料选择,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推理解释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阅读素养培养、阅读习惯养成的目标。
国外阅读教学理论研究揭示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思维活动规律,分析了影响阅读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及著作,将会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国内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1.关注学生的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是让高中生通过阅读教学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认知上,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其二,在情感上,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真正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作为课标内容,这标志着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硬性规定,这也就直接决定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体现出“关注学生发展”的性质,为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做好充足的教育准备。
因此,学生的发展也已经成为现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最为关注的内容,也是未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者所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2.关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的英语能力、英语素养的发展是现代英语教学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保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英语阅读教育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缩影。在确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以此来确保课堂的有效性。基于此,对于阅读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认读分析能力。学生要对文章的词、句、段的认读理解,能够有准确的判断;对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可以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www.xing528.com)
第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要对文章可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理解,并且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寓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可以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表达技巧、人物特点等。
第三,提炼概括能力。学生能够对文章的语段、语篇的要点、写作方法与技巧、作者的思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提炼与概括。
第四,阐释解说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题目要求,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说明、解说、阐释,针对图表、细节、文段、语篇含义及答题理由等进行阐释。
第五,文体辨识能力。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文体、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艺术手法等进行辨识。
第六,语言品味能力。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词、句、段、篇进行品析与思考,并且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到这些方面的表达作用,包括对各种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辨析、理解、分析、鉴赏。
第七,感受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对阅读感受进行表达,对情感倾向进行探究,能够评价文章中的人物,并对整篇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第八,探究质疑能力。学生能够针对文章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自行设计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
第九,联想迁移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内容,并且能够以此为基点,联想到相关的内容,运用自己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或者已经积累的英语知识,对文本进行补充、阐释与拓展等。
第十,综合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综合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可以发散或聚拢思维,求同存异,对文章的不同部分或者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具体化、细致化,以此来保证阅读的有效进展。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包括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及确定行为的条件,这个“条件”是指能够影响学习效果所规定的限制、程度(程度是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层面确定的)。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以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3.重视教师的成长
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将会直接对英语教学产生根本性影响。所以,关注教师的成长,本质上也是关注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另外,虽然新课改将高中生的学习主体视为教学基本,但这并没有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对教师在课堂上所应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可以说,教师依然与学生并列为最基本的教学主体地位。当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教师所实施的英语教学活动质量,就代表了学生所能接收的英语阅读教育质量。虽然部分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却深受教师影响。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致力于成长为一名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水平。
4.共识、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从理论层面探究了“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进展”“文本的教学解读及其要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等内容。他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立足于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分为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等五个版块,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进行了评点和探讨,此书对英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善、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提高英语课观课评教的专业水准做出了贡献。
上海市中学英语教研员、上海市青语会会长谭轶斌在《阅读教学田野研究》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立足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通过对大量原生个案的搜集、整理,针对几十个案例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把“教学现场”建构成一种特定的研究空间,通过“观教对话”发现研究对象本质性的规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说课的是非优劣,而是探讨英语课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从“事实层面”“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去认识、去理解、去改进、去提升。
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在《英语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一书中收录了数十篇其有关英语教学思考的论文,从教学观念与操作、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教材的选编与修改、中高考命题意图与反思及作文教学的是与非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国内英语教学中的特点及问题。詹丹教授的《英语教学与文本解读》一书,精选英语必修或选修教材中的文本,重读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一些经典课文,以探讨的文本文体为编排栏目,并适当纳入一些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的案例探讨,从特定的视角予以解读,在吸纳他人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一得之见,既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也深入探究细节蕴含的特殊意蕴,力求把语言的字斟句酌与文化的背景理解有机统一起来,为读者理解和英语教师教学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深化了原有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