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文共14个自然段,除此段外,其他13个自然段还藏着什么抒情方法?让我们不断深入,持续阅读吧,发现作者抒情的秘密。例如,题目是《珍珠鸟》,是写物的。可见,至少还有一种抒情的方法是什么?
生:借物抒情。
师:看起来是的。但是,你能在文中找到正面的、正式的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吗?再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珍珠鸟在文中,实在太神秘,几乎,你看不到它的样子,只能通过各种描写来想象。请跟着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
生(读):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师:瞧这第一处描写,珍珠鸟显得神秘——见巢不见鸟。再往下读。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瞧这第二处描写,依然神秘——听声不见鸟。再往下读。(www.xing528.com)
生(读):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来,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师:请看这第三处描写,依然神秘——观影不见鸟。
生(读):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写到这里,雏鸟出生了,可是这两只朋友送的珍珠鸟依然神秘——我们只能借雏儿来想象,来比对。看来,并非单纯的借物抒情。作家用的方法不是“标签”那么简单。
【解析:自读课文,就让学生不断读。当然,不是一味“自己读”,每次读都带有具体的任务,完成一定的学习项目。同时,第一次读和第二次、第三次之间,要有推进,要向着学习目标迈进。读是学习的形式,而目标达成,是学习的方向与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