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的习作评改缺失与修正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的习作评改缺失与修正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分析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习作评改,从产生的效果、抵达的目标来看,有以下四种类型。可见,评改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改”,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些都属于作者个体的内部力量所决定,都是“自我管理”的结果。没有“自我管理”的写作,很可能是走过场。这才真正是修改的意义。但评改纳入教学,更应该关乎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关键且核心能力的提升,更应该有助于通过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的习作评改缺失与修正

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分析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习作评改,从产生的效果、抵达的目标来看,有以下四种类型。[4](如表2)第一种目的为“衡量一篇作文”,基本对学生写作没有产生影响。当然,前文所述赵丽宏先生友人的例子,需要考虑的是前期的背景因素,所以简单的打分产生了效果。然而,长期只布置命题,之后只打分,基本不写评语,学生当然对写作失去兴趣。

表2

第二种的目的为“评价一个人的作文水平”。在评改中,教师对作文进行打分,之外还关注学生写得如何,还会关注语言、结构等内容,会与学生平时写作联系起来考虑。这样的评改,让学生能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可见,评改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改”,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写作全过程中,作者需要不断重复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的进展。进入下一个阶段后,有可能还要回到上一个阶段,反复琢磨。这个过程如果顺利,则写作顺利,倘若不顺,则写作不顺。教学,就是保障顺利过渡的外力。作者本人还有更为可贵的内驱力,一种源于自我内心的写作冲动、写作兴趣、写作热爱等。例如,从作者构思后进入起草环节,此时能否主动应用构思时的结果;能否在草稿中组织语言来体现构思;起草过程能否对构思进行进一步调整;起草中遇到问题,能不能进行二次构思……这些都属于作者个体的内部力量所决定,都是“自我管理”的结果。没有“自我管理”的写作,很可能是走过场。如果不能触发作者内驱力,教学就成了灌输、强制、要求。评改要能激活起内力,转为形成“我要写”的激情,教学就能促进作者个体的生命成长。内力与外力和谐共处,才更有利于写作活动顺利抵达目标。[5](www.xing528.com)

第三种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写作及语文水平”,评改中更关注作文思想、结构等内容,考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状态,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并督促其修改。这样的评改,对学生完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有价值。第四种的目的在于“作为激发思维的手段,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品质建构”,此类评改,指向思维,能提升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表达图式、完善思维方式。两种目的的评改都产生效果,其间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思维。可见,评改如果切中写作思维,则能产生理想中的提升效果。福州教育研究院仇闽燕老师认为:作后修改部分,应让孩子注重调整语言,与之前的构思相匹配,达成目标。即便到了修改环节,有效的指导也不应让儿童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修修补补,而应该鼓励其根据原有构思,做出合理大胆的调整,让写成的文章和原先的构思更加匹配。“教什么就写什么”“写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什么就改什么”。这才真正是修改的意义。而不是将简单的文字调整的校正过程替代修改。[6]

我们不否认提升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在评改中的重要意义,也强调评改中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达。但评改纳入教学,更应该关乎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关键且核心能力的提升,更应该有助于通过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实践操作时,不能散乱、杂碎、随意,而应有所侧重,有所计划,有明晰的目标与方向。教师不要跟着感觉走,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习作中的病句、纠正错别字等方面,这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方向性缺损,我们应予以补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