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展轨迹,可以设计对整个写作发展过程的教学调控,以确保成功,具体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设定阶段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设定“阶段”的长短。习惯好、热情高的班级,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反之,可以设定每一月或者每一周为一个阶段。在一个阶段中,设定一个相对宏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整体完成一系列的写作。
任务设定式的写作,应是一种成就认知发展的写作,即“通过写作学”“经由写作发展”的变化成长的路径,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写作,我们可以以“筷子”为素材,进行《筷子的故事》任务写作。请不要误以为这是单篇幅命题作文,“筷子的故事”仅是主题而不是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分多篇,用多种方式写,讲述关于筷子方方面面的故事。例如,可以查阅资料写,可以结合使用体验写,可以基于对筷子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写,可以展开想象,预计筷子的发展,写未来的筷子等。让写筷子这一任务在一组文章中得到周全而详尽的描述,多篇文章,多种写的方式都朝着同一目标推进。
同时,完成任务,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合作分工,根据任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本人的意愿而定。这样的设计,让写作教学的灵动性更大,空间更广。
第二方面:定期交流汇报。(www.xing528.com)
教师设定了阶段写作任务后,不能做“甩手掌柜”。并非只要将任务发包给学生后,就万事大吉,就让学生成为“独立承建商”,教师不管不理。其实,整个写作过程,不可缺少教师的全程“质量监理”。监理,涵盖监督、管理、组织、安排等各个意思,具备三个显而易见的作用。一来,学生写作进展中确实会发生诸多情况,需要监督,这将确保任务的执行与推进;二来,不断在写作进展的各个阶段组织交流汇报,形成资源共享,敦促各个任务完成的个体或者团队取长补短,调整进度,向着终极目标不断推进;三来,教师和学生都在任务完成中互帮互助,互为认知学徒,借助教学共同成长。
第三方面:注重任务验收。
教师在学生完成阶段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不断介入,可以查询完成的进度,还可以组织各种协作交流活动,以陪伴式教学,提升作品完成的质量。在任务完成时,还要注重对写作任务的验收。与之前“老师评价”所不同的是,验收时特别顾及作品的流通价值。之前的单篇幅短小文写作,评价时很容易陷入“文章结果审视”的格局中。整体长篇幅创作,评价的质量标准更多倾向于“是否具备流通的价值”。如同写好的小说,没有被出版,没有被传阅,没有被大家所交流,价值就未曾得到开发。学生的作品,要组织同伴间互评互赏,增加作品的流动性,启动同伴间的评价功能,让作品在交互中被检验。例如,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提供同伴交流时使用:你写的东西对别人有用吗?你写的东西别人爱看吗?你写的东西值得保存吗?你写的东西有意思吗?通过这一些指向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导向对作品真实存在意义的关注。
此外,整个验收过程同伴都参与,都经历了真实性写作的全部过程,体验写作本应具备的“预写”“起草”“修改”“校正”“发表”五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持有作品并围绕作品进行交际交往,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和创作体验。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作者的写作经验值,让每一个参与项目的学生都切切实实感觉到文章“从无到有”的创生过程,感觉到自己的心血智慧在真实写作中产生的作用,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