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同时,应更多取向对“能力”的教学追求。
我国学者很早就关注写作能力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朱作仁、阎立钦、吴立岗等,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结构以及发展阶段展开系统研究,对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有过专门论述。
如我国学者根据写作过程呈现的能力结构,具体划分为:写作前(观察和积累)、写作中(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写作后(修改与誊写)。从表中可以发现,立意、布局、表达等写作能力,在现有的写作评价和写作教学中,并没有多大的突破。但至少给我们如下启发:
首先,写作教学,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在写作全程中,无论是作前的观察与积累,作中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还是作后的修改、誊写,都是一种“实打实”的能力。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能力的支撑,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写作品质。
其次,写作教学同步于能力培养与开发的过程。实施写作教学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发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二者可以合并。例如,在写作时的审题能力,就是在审题的实践中不断去检验旧经验;去做各种尝试,甚至是错误的尝试;去改良各种审题结果,并在写作中运用;最终,能力伴随着写作水平,实现整体提升。这就是“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最佳阐释。
第三,写作教学取向能力,势必带来写作结果的根本提质。能力和技法相比,能力在上位,在隐性,在内部。技法在下位,在操作的现场,在表面。看起来,写作是在一个个技法的运用下完成的,而实际上,驾驭技法的内部支撑力就是能力,也就靠能力。能力强,技法运用得当且自如,写作效果优化;能力弱,技法运用生硬且缺乏匹配性,写作效果弱化。
我国学者中,还有王可、张臻、林崇德等教授也关注写作能力的开发问题。三位学者曾采用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方法对语文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写作(认知)能力可归纳为思维能力、文本形成能力和基本文书能力,其中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深刻、灵活、批判、独创和敏捷等要素,文本形成能力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表达等要素,基本文书能力主要包括写作相关的语言知识的了解与应用。思维能力的提出,是对仅仅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核心的写作能力的重大补充。[2]
通过以上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可发生的作用。
其一,在能力主导下的写作,是真实性的写作。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体验“我在写”,而不是“我在制作”。《课标》也处处强调写的创作属性,然而,沉迷于技法,充其量只能算是“制作”,是与真实性创作写背道而驰的虚假、无效的行为。
江苏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在讲座中,多次引述“写”的字源:写的繁体字是“寫”,形声字,篆文从“宀”,“舄”声,象形字。《说文解字·宀部》中说:“寫,置物也。”意思是鸟要在屋子里生蛋。金文的写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张大口喳喳叫的样子。因此,“写”的本义之一就是屋中扇动翅膀、边叫边飞的喜鹊。隶变,简化后的写,意思引申为输送、倾吐、倾诉、宣泄、去掉、书写、描摹、叙述、创作、写作等。而“作”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作,起也”有制造、创造性的含义。因此,写作就是一种倾吐,是有创作性的表达与表现。
显而易见,创作不排斥技法,借助的是能力。写作教学切中能力,让写回归创作的本位,让在技法泥潭中挣扎的作者得以解救。
其二,针对写作能力的教学,不应是笼统而没有具体路径的。
谈及能力,很容易让能力本身又回到“技法”的下位层面,或者是能力本身自我重复,成为笼统的、没有具体路径的、虚弱的伪能力。要想让指向能力的写作教学真正发挥功能,能力本身的教学界定,也需要不断探索与开发。
“笼统的,没有具体路径”的所谓能力,无益于实质提升,反而给学生造成误解——只要会包打天下的几招,就行了。
支撑写作的能力,也是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以美国的NAEP(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为例。NAEP是国家教育进展评估的简称,也称国家报告卡(The Nation's Report Card),是美国国内唯一全国范围的、持续性的对美国学生在多学科领域达到的素养进行评价的项目。2007年秋,美国在《1998年NAEP写作评价框架和说明》的基础上,又推出了《2011年NAEP写作评价框架》和《2011年NAEP写作评价说明》两份文件,对美国2011年的NAEP写作评价进行详细描述。NAEP写作能力架构,每一个类型的写作试题要综合体现出三部分内容——写作的交际目的、目标读者、写作形式,对作文的评价标准则包括三个主要的写作评定指标,即写作思路的形成,写作逻辑的组织,语言能力与语言规范。[3]具体见下表表1:
表1 NAEP写作评定框架
读表1可见,首先,写作能力应结合写作目标分类划定。例如,NAEP将写作划分为“为了劝说”“为了解释说明”“为了传递经验”三类。不同目的写作,所需要的能力不同。其次,写作能力还应根据不同的读者来设定,这就需要作者综合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阅读习惯、接受程度等,让文章成为与读者交流的“中介”,让读者通过文章与作者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交际交往。指向读者的能力,是一种系统的社交能力。再次,写作的形式、体裁等,都决定了不同的能力支撑,同时也涵盖了技法的使用,可见,能力是统摄技法的,居于上位调控力。能力发挥得当,还能使文章语言规范、逻辑严密、思想独立,让“文”与“人”都备受好评。
基于能力的写作教与学,或者是应试考查,都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某作文考试试题为阅读以下材料后写作:
小学三年级学生文文近来闷网不乐,妈妈再三追问,才得知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小强打了。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并不知情。放学时,文文指着一个男孩告诉妈妈:“就是他!打我好几次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妈妈生气地说:“他这么矮,你都打不过吗?”文文诧异地问:“妈妈,上次我把一个小朋友的鼻血打出来的时候,你不是告诉我不能打架的吗?”
【说明】结合以上事件,引发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写作前,根据表格,先勾选,再构思,最后作文)
续表
我们可以看出,基于能力框架教学,或者是应试写作,都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表达水平。上例中,学生在表格中勾选的同时,构思已经开始。结合对材料中情景的解读,匹配自己设定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发表渠道等,整个成文的过程都是真实的,考查出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不可套作,也无法套用某些“干货技法”来美颜。一切的表达,都是真实的水平呈现。
其三,能力应在实战中真实可用,应具备从“此篇”到“此类”的延展功能。(www.xing528.com)
不能空洞地教能力,更不能脱离写作实践来谈能力。服务写作的能力,就是要在写作实践中能用、好用、用了还要切实有效。同时,我们还要试图让能力本身实现可复制、延展、通用,让教学“这一篇”的性价比增值,成为写好“这一类”的通用能力,实现教学中的举一反三。例如,在统编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指向“速记”能力的获得,教学中有“速记”的能力学得设计:
师:有人说游戏太快来不及记录怎么办?怎么才能跟上节奏呢?老师给你们几个记录方法作为参考,可以记录关键词,可以记录简笔画,可以记录替代符等,若你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举个例子,如果你用关键词记录,看到这一句,你会写下什么关键词?
【课件出示例句】这个游戏需要你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生观察、思考。
师:真不错!看来你会了。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用简笔画记录,如果有两个男生上台来,你会怎么用简笔画记录?
生:画两个火柴人。
师:聪明!你会记录了。你们都会了吗?过程好好记,回家就会写,课堂没空写的话,资料带回家写。相信你们都明白了。
【解析:教师教授给学生记录方法,给予学生几个相应的例子予以参考,如简笔画记录关键词记录等,从而使得学生学会在短时间内有效记录游戏的过程。此环节中,记录方法的教授为接下来学生的记录提供帮助和指引,数次反复练习,学得方法,形成最为初步的速记能力。】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玩的这个游戏和观察有关。在你们的认识中,观察就仅仅是“用眼睛看”吗?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用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
师:观察就应该是手、口、耳、鼻、眼,全方位进行。可以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这节课,咱们就单说其中一个途径“触摸”。接下来,咱们来玩一个和“触摸”有关的游戏:“盲人”雕塑家。(板书游戏名称:“盲人”雕塑家)请大家及时笔记并且认真观察,你在老师书写的游戏名称中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盲人”一词上有加双引号。
师:对,观察得很细致。其实,扮演“盲人”的孩子只要戴上眼罩就很形象了。这个游戏需要四种角色,分别是:“盲人”雕塑家、模特、蜡人、评委。(板书角色名称并要求孩子及时速记)扮演“盲人”雕塑家的孩子需要比较细心,记忆力强。扮演模特的孩子则要求耐力比较好,不怕痒。扮演蜡人的孩子要求脾气好,能“任人摆布”。剩下的就是观众兼评委啦。
教师口述,要求孩子做好速记。生推荐产生三个主角。
师:接下来说说游戏的玩法。(板书:玩法)共分四步。首先,“盲人”雕塑家和蜡人戴上眼罩后,请模特摆出一个夸张的造型。大家看看,这一步最关键的动作是什么?
生:摆。(师板书:摆)
师:其次,请“盲人”雕塑家来观察模特。你们认为他该怎么观察呢?
生:用手触摸。
师:对,触摸就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手段。要摸得细,记得牢。(板书:摸)接下来要进行第三步,请“盲人”雕塑家将蜡人雕塑成与模特一样的造型,尽量保持一致。(板书:“雕”)“盲人”雕塑家可以通过手口配合雕塑蜡人,既可以口头发出指令,又可以用手来直接为蜡人摆出造型。最后,请评委们擦亮眼睛,仔细找找“茬儿”。雕塑家的满分是十分,找到一处差异扣一分,看看他能得到几分。(板书:找)
生:速记,并根据速记的结果,完整复述角色安排、角色要求以及游戏规则。
【解析:能力就靠练。教后立刻练,练得及时,练得有效。练习获得的能力,能在一切写游戏类的习作中通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主张写作教学要正视技法与能力的关系。既不要放弃基本的技法授予,因为确实有一批学生需要借助技法,体验写作的成功感受。但绝不可总是画饼充饥,让学生错误地套作。更不能饮鸩止渴,让技法教学大行其道,成为提升写作的法宝,让学生对写作的认识都发生偏差。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提升,在写作全程中不断学得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能力层级,让能力成为主导写作的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