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新课教法宝

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新课教法宝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民间故事”的主题单元。民间故事,带有中华民族特质。先看教材中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的提示语,你会发现第一个传承的法宝。至此,应该明白这一繁一简,就是让民间故事代代相传的两大法宝。民间故事要通过讲述者的演绎让其复活。试想一下,民间故事大多是靠口耳先传的。缩写和讲述,互相印证,成为保存民间故事的两大法宝。

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新课教法宝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民间故事”的主题单元。民间故事,带有中华民族特质。

纵观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发现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其一为“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其二为“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显然,“复述”与“缩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学习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首篇教读课文为《猎人海力布》,次篇教读课文为《牛郎织女(一)》,还有一篇自读课文为《牛郎织女(二)》,与前一篇构成一则完整的民间故事。配合着单元课文的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安排了“讲民间故事”。在习作中安排了“缩写故事”。

先看教材中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的提示语,你会发现第一个传承的法宝。为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提示语中提供了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细致描绘人物形象,如,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第二个为:“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模仿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同时,还要求讲民间故事时,不仅在组内轮流讲,还要派代表在全班讲,最后看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最有创意。可见,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就是借助各种方法,做好各种添加,让故事经过讲述后能更加精彩。故事,经过口语交际后,从“简单的枝干”成了“开花散叶”的繁茂景象。法宝,就在其间——在繁复中让故事精彩纷呈。

再看单元习作中的“缩写故事”。关于缩写也做了非常详细的指导。例如,“摘录和删减,先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同时,还提示要在缩写时进行“改写和概括”。例如,“将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写得更简洁。”教材中还提供了“缩写《猎人海力布》”的示范片段,要求对缩写之后的文字和原文进行对比,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可以看出,习作要求缩写,就是尽可能地删减,让故事从“枝繁叶茂”到只保留“主干”。这里,又是一个法宝——在简约中固化故事的框架

也有一线老师提出了很直观的感受:一个要求详细到极致,一个要求简约到干净。这样的安排,让人存疑——民间故事的传承,到底是添枝加叶好,还是删繁就简好?

当我们进行单元统整式观照时会发现,原来教材的编撰者匠心独运,做了非常精心周密的安排。回到第三单元,从课文开始,教材编撰者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经典的民间故事样本。配合着样本进行教读,能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征,学习民间故事的创作手法;紧接着进行自读练习,连续阅读完整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自读提示中,编者还特别强调:“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画配什么文字。”可见,关于自读,主要是给学生“运用方法”的机会,同时采用“给连环画配文字”的方式,渗透浓缩的意识,提供一种把握和提取故事关键信息的浓缩方式。这一切,都在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着准备。

终于,到了语文园地的学习板块,口语交际和习作亮相了。至此,应该明白这一繁一简,就是让民间故事代代相传的两大法宝。(www.xing528.com)

第一个法宝,就是“讲好故事”。民间故事要通过讲述者的演绎让其复活。怎么讲才能达到“听了忘不了,听了也能说”呢?秘密就在四个字中——绘声绘色。沿着这个思路追问:讲述民间故事,如何做到绘声绘色呢?那就是要运用“想象”+“演示”配合的方式,借助具体的四个方法,做到一边讲,一边在脑海里出现画面,同时将画面通过各种方式演示出来,让故事动态地被记忆,之后被传播。

方法之一就是“拟声”。例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遇到故事中有牛叫,不妨就来一声——哞……讲述者的这一嗓子,就让听故事的人感觉牛儿就在眼前。方法之二就是“模态”。例如故事中出现一只小狗,讲述者可以学着狗吐舌头的样子,听故事的人在体验到乐趣的同时,记住了故事中的这一角色。方法之三是“动情”。讲的时候要通过对语音、语速、语调的控制与调整,借助肢体语言,让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得到最好的抒发与宣泄,让听众能被话语中携带的情感所打动。例如讲到牛郎和织女的天河相会,就要借助语言的效果,让听众体会到两人恋恋不舍的深情。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最后能实现“达意”——即将故事要传达的意思传递给每一个听故事的人。当然,高明的讲述者,还能做到“一人饰演多角”,要能够在故事的不同情境中随时切换身份。这样才能让讲述更有现场感,有鲜活的画面感,让听众喜欢。

发现了吗?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各项要求,不就是更为具体地指导学生该如何做,以揭开“绘声绘色”这一核心的表达秘密的面纱吗?讲得到位,听得欢喜,每一个听众就成为故事的传播者,民间故事就在口耳相传中被保留下来了。讲述,就是传承故事的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就是“缩写故事”。试想一下,民间故事大多是靠口耳先传的。先有故事,再有文字。当我们到故事发布现场去听故事时,最糟糕的结局就是“听得开开心心,忘得一干二净。”传承人所讲的故事,必须快速得到记录才能代代相传。为了防止自己因为遗忘或者疏漏,丢失了故事的重要信息,非常需要一边听一边记。这时的记录,不是逐字逐句听写,而是提纲挈领地速记。例如,可以摘录故事中的关键语句;可以在故事最为精彩的集中描写情节中,用关键词做好标注;可以结合对故事结构的认知,概括地记录下故事的框架;可以借助简笔插画,定格下故事的特色部分……这样的记录有助于保留下故事的主干。仔细想一想,是否类似于缩写?当我们用这种方式让民间故事浓缩后储存下来,不就是一种很好地为其保鲜么?等到我们需要讲述的时候,再将其提取出来,拓展开来,通过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就能让故事瞬间复活。

看出来了吧,就在这一繁一简相互变化中,借助缩写和绘声绘色地讲述,民间故事就被保留下来,流传开来了。缩写和讲述,互相印证,成为保存民间故事的两大法宝。就在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有幸发现了两个法宝,真应该好好练习,提升能力,让自己成为“宝藏守护者”,成为民间故事的“新时代传承人”。这一单元,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扎实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