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习作实践活动,全面观察,提高能力

开展习作实践活动,全面观察,提高能力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单元教学一开始,可先将习作指导课前置,提前布置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资料袋”中提供的两种观察记录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单元学习整个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从而激发观察的兴趣,提升能力。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连续观察。习作的重点是对前期的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形成观察日记。

开展习作实践活动,全面观察,提高能力

观察方法的获取,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讲授学习。素养的形成必然经历由认知到实践,由知晓到运用的“知”“行”转化过程。因此本组单元语文要素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做观察记录,学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利用这些观察实践活动、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记录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1.整合板块,实践有序化。

言语实践活动应该是一种结构化、阶梯化的实践活动过程,学生只有拾级而上,经历由知到行、由学习到学会的过程,才会真正形成能力,提高素养。

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无论是进行连续观察,还是写观察日记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实践。因此教学时就需调整板块教学顺序,整合单元内容,为习作提前做好准备。进入单元教学一开始,可先将习作指导课前置,提前布置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资料袋”中提供的两种观察记录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单元学习整个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从而激发观察的兴趣,提升能力。在学习精读课文,体会观察的连续细致后,利用单元习作再次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学时通过“阅读链接”体会观察日记的写法,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整理前期观察记录,形成观察日记。

2.亲历过程,实践渐进化。

连续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强调在观察实践中有所发现,不能纸上谈兵,泛泛而谈。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即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尝试中经历观察过程,获得观察体验,体会观察乐趣,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但实践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序进行的。(www.xing528.com)

第一阶段,借助《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选择观察对象,学习做“观察记录”。教学时指导学生明确观察记录的格式,掌握“图文结合”和“观察表格”两种形式,并从中获取一些具体的连续观察方法,比如:在连续观察中关注事物的变化;观察事物的大小、颜色、状态等不同方面;通过表格对事物的变化进行比较……

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实地观察,亲自经历观察实践过程,运用学会的“观察记录”指导连续观察,记录观察变化和结果。这一阶段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情况,注重在指导过程中创设交际语境、交流环境:可以利用晨读或课前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利用美图等APP拍摄记录观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利用微信朋友圈开展“晒晒我的观察记录”;利用班级群上传学生的观察记录,相互评价学习……总之,多途径、多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交流的渠道,创设真实具体的交流语境,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实践、反思、改进、优化观察,提升观察能力。

第三阶段,根据单元习作要求整理观察内容,形成观察日记,分享观察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是对整个单元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习作的重点是对前期的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形成观察日记。教学时,围绕“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理的内容,确定整理重点,指导将整理重点具体准确表达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观察日记。

至此,学生从学习“观察记录方法”,到持续实践所学方法,再到通过习作实践迁移运用方法,从这样结构化、阶梯化的实践活动中,化“知”为“行”,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最终促使单元要素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