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山区、丘陵区的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后,降落的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沟坡下流,冲刷土壤,使土壤和水分一起流失的现象。它是一种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水土流失区,由于肥沃土壤不断随水流失,最终使千里沃土变为瘠薄不毛之地,从而丧失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被冲刷下泄的泥沙,经过辗转搬运,填入下游的水库、湖泊,或淤塞江河、渠道,或堆积入海河口,减少了水库、湖泊的蓄水容量,阻碍了洪水的畅通流泄,很容易造成江河洪水泛滥成灾。另一方面,被冲刷的土壤对雨水的渗透力很差,降雨后很快形成地表径流,绝大部分降水迅速流走,而土壤内部能够涵养的水分很少,因而泉源枯竭,河湖水量减少,甚至干涸。被冲刷的土壤面积愈大,地表的径流量也就愈大,形成洪水的时间也愈短。这就使下游河流的河水易涨易落,使良性河流变为恶性河流。这也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一个原因。在坡度陡峭的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集中时还会发生塌坡和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据估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有15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流失的土壤养分约相当于四五千万吨化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古代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和对森林的长期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千里沃野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千沟万壑。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16亿吨,使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给华北平原造成严重洪水威胁。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绝对量虽然比西北黄土高原少得多,但是因为土层原来不厚,从其后果的严重性来看,也是丝毫不能忽视的。
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区丘陵有了森林覆盖,林冠如同无数张开的雨伞,雨水从上空降落时,首先受到繁枝密叶的承接,使一部分雨水沿着枝干流入地下,落地的降水量减少;同时,延缓雨水落地时间,削弱了雨滴对土壤表层的溅击强度,土壤受雨水侵蚀的程度就会减低。据测定,林冠所截留的雨水能占到降雨量的15~40%,5~10%的雨量可被枯枝落叶层吸收。另外,林地的土壤疏松,孔隙多,对雨水的渗透性能强,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因此,林地比无林地每亩最少可以多蓄20立方米水,1万亩森林地的蓄水量就相当于10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降雨经过林冠的截留和林地的渗透贮存,实际流出林地的只不过1%,雨水的流量既小,而且又受到林下的杂草、灌木丛和枯枝落叶层的阻挡,流动速度也就大大减低,不能形成冲刷土壤的径流。据对祁连山水源林的观测,在高出地面2000米的山上,雨后69.5天,雨水才能从山上流到山下。(www.xing528.com)
森林在水分循环中起到了“绿色天然水库”的作用,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地处四川北部丘陵的盐亭县林山乡,从1972年开始年年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营造了桤树、柏树混交林530多公顷,森林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43%。随着树木长大成林,地下的贮水量显著增加。造林后第四年,原来已经枯竭的山泉又重新出水,同时出现新泉162处。1978年虽然遇上严重干旱,但是由于有了泉水抗旱,粮食亩产仍然保持在350公斤以上,比造林前的产量提高了1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