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研究填补了女犯研究的空白
综观以往文献,在监狱这一特定环境中CBT干预在降低重新犯罪率以及物质依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年来,大部分临床治疗的对象及效果研究多专注于男犯群体,对女犯作为独立样本的研究尚为空白,我们对CBT干预在女犯群体中的应用研究正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基于这种设想,我们的课题从着手组织、策划、准备、前期调研、组织民警培训到专家督导、个案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不但证实了CBT干预在降低女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明显效果之外,还证实了CBT干预能显著改善女犯服刑状态,提升教育改造质量,降低狱内风险。因此,这项基于女犯的应用研究具有首创性、前瞻性和挑战性。
2.本课题研究突破了监狱传统教育凸显的教育瓶颈
如前所述,由于传统教育方式自身存在的主观性、不可测量性等缺点,无法科学客观地评估罪犯的矫治效果,在矫治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而将CBT干预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矫治方法具有结构性、可测量性、可复制性,它弥补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拓宽了传统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女犯矫治方法的创新、矫治效果的提升以及矫治工作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本课题研究是对循证矫正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www.xing528.com)
循证矫正是近二三十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整套以实证研究、数据采集、数学建模为主要特征的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17]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循证实践中对证据选用的等级水平表上可以看到,最佳证据一般是来源于大量的RCT(即随机对照实验)数据,其统计方法主要涉及元分析(荟萃分析)或系统综述等。由于CBT干预的目标和内容是动态、非理性的思维模式,是可以观察到的,它不涉及人的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往往是精神分析疗法和其他有关疗法的治疗对象),所以更客观、更清晰,具有循证、数据化、客观、目标具体化、短程化、操作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循证矫正的遵循最佳证据、过程互动、高效、可复制共享性等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监狱内使用CBT干预也是符合国际行刑趋势的必然选择。
4.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实践证明,一方面,CBT干预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结构化,即具有较为严格的治疗程序及时间安排,每次治疗都设立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治疗目标,可以直接评估。因此,它的大部分咨询和个案管理工作可以由受过系统培训的非临床工作者进行。这既切合了目前国内大多数监狱很少配备临床心理学家或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又使更多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接受规范专业培训的民警能够从事认知治疗进行矫治女犯的实际工作,推动了民警向“矫治型”“专家型”方向发展,为监狱民警的科学分类和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CBT干预不同于分析性疗法的主观推导形式,它既可以采用个别治疗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集体疗法的方式进行,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指导女犯改变她们的思维模式,使她们进行更加适应的行为活动,以此帮助女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它较好解决了目前女犯监狱矫治需求过量与矫治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了警力资源的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