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样本的初步筛选
从监狱内抽取120名女犯作为初步筛选对象。
纳入标准为:50周岁以下年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心理问题。
排除标准为:精神分裂发病期、反社会人格、偏执人格、邪教类女犯,不愿意配合测量及矫治的女犯。
2.样本的确定
对上述120名初选女犯用SCL-90、SDS、SAS、BDI、EPQ等工具进行测量普查,同时围绕女犯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是否愿意参加CBT治疗等内容进行结合结构式访谈,从中再筛选出60名有心理问题的女犯。
3.样本的构成
从60名样本的女犯中,除去即将刑释出监的人员,最终确定了52名女犯作为样本。
由于目前大多数对CBT治疗过程和机制的考察使用的是相关分析方法。当一个变量(M)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机制,于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测量M,并计算其与结果(O)的相关性。然而这一方法受相关分析中两个常见问题的影响:因果方向的模棱两可,以及第三变量导致M和O的可能性。前者很好解决,如果M先于O被测量到,那么就可以排除O导致M的可能性;要想解决第三变量的因果关系问题,就需要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www.xing528.com)
因此,鉴于在样本筛选过程中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相关分析的重要性,我们将52个样本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上进行差异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SCL-90量表9个因子差异检验(前测)
注:为实验组样本均值,为对照组样本均值。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前测均值差异检验p>0.05,表明没有显著差异,故可以认定初始分组是随机分组。
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我们将实验组(26人)与对照组(26)人进行基本情况的比较,尽量做到平行匹配,使得两组女犯的基本情况在统计上相当,唯一的变量就是:实验组接受了CBT,对照组没有(见表3)。
表3 样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