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类型限制减刑罪犯服刑态度的差异:上海监狱工作调查

不同类型限制减刑罪犯服刑态度的差异:上海监狱工作调查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劫后余生”型显示出更积极的改造态度,在这一点上与“一心求死”形成了显著差异。而劫后余生型随着服刑的深入,更早出去的愿望更加强烈,显示出比较积极的改造态度。家人对三种类型限制减刑罪犯的改造,都会起到一定的动力支持作用。

不同类型限制减刑罪犯服刑态度的差异:上海监狱工作调查

1.改造状态上的差异

从当前的服刑态度来看,不同类型限制减刑罪犯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劫后余生”型显示出更积极的改造态度,在这一点上与“一心求死”形成了显著差异。这说明,很多“一心求死”型的限制减刑罪犯,在服刑中缺乏改造的目标与动力,在“求死”无门、求生无望的两难状态下生存。而劫后余生型随着服刑的深入,更早出去的愿望更加强烈,显示出比较积极的改造态度。

2.改造的动力分析

从限制减刑罪犯对“支持改造动力”的调查来看,不同类型限制减刑罪犯在改造动力上呈现很大的差异。“劫后余生”型与“一心求死”型相比,认为支持自己改造的最大动力是获得减刑或好的处遇;“一心求死”型与“抱屈含冤”型更多地认为迫于政府的压力而改造;而在家人一栏上,三者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说明三类之间相比,劫后余生型对改造的期望较高,而一心求死型改造动力不足,缺乏改造的动力。家人对三种类型限制减刑罪犯的改造,都会起到一定的动力支持作用。如表7所示:(www.xing528.com)

表7 改造动力的比较

3.风险防控重点的差异

从我们对限制减刑罪犯的调查研究来看,不同类型限减罪犯狱内危险度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抱屈含冤”型罪犯对抗的情绪更为直接,攻击性更多指向外部,对现行的刑事政策和民警的管理存在不满和微词。“一心求死”型攻击性更多指向自身,但在自杀缺乏勇气或无法实施的时候,其会寻找具有宿怨的同犯作为攻击的对象,以其达到“同归于尽”的目的。例如,罪犯入监后,断绝与家里的一切联系,表现出对自己求死的强烈动机,向民警打听在死缓期间出现什么状况会被执行死刑,由此给监区造成很大的监管压力。相对而言,“劫后余生”型改造的动力要强一些,服刑适应性要高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