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笛[唐]杜 甫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春闺[唐]罗 邺
愁坐兰闺日过迟,卷帘巢燕羡双飞。
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
玉笛岂能留舞态,金河犹自浣戎衣。
村晚[宋]雷 震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春村[唐]白居易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议题分析
诗歌意象作为诗人感情的一种外化形式,总是牵动着诗人的丝丝情感,古人“立象以见意”,所以,诗人将一己之主观情感寄托于外在客观之意象,在吟咏唱颂中促进情感的宣扬和爆发、郁结和沉淀。昔黄帝“使伶伦采竹于懈谷以为律,斩竹于昆溪以为笛”,竹笛便成为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以独特的魅力为历代文人所折服、心仪。那一曲曲似远又近的笛声传唱着文人的丝丝情感,而被他们不断拈入诗歌曲词中,将此时彼景的有感而发全部融入笛声之中,赋予笛声更多的内涵和外延,把这个普通的物象升华成一种更多精神的灵物,成为一个载体、一种象征载入中国美丽纷纭的诗坛。
在这漫漫长河的进程中,笛声作为人为创造的物象,由起初的简单模糊而不断丰富变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审美物象。古代的文人骚客们钟情于将笛声涉入诗歌,将自己一时一地的情感融入其中,使笛声在唐诗里的意味不断拓宽,同时也促成笛声这一意象的完满构造。在这里,笛声一方面是诗人的审美情感升华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又是诗人情感沉淀的附着体,从而最终实现“象”与“意”的和谐统一,并逐渐演化突出某一特殊的“意”。在古典诗词中,笛声奏响在不同的时空,其情感内涵也随之而不断变化,约而总之,大致可以分为关塞思乡、伤时感怀、念友怀情、田园清趣四类。(www.xing528.com)
三、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笛”这一意象,了解诗意,体会诗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抓意象”来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笛”这一意象,了解诗意,体会诗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课型:阅读鉴赏
(四)能力训练重点:比较与整合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前置学习
诵读所有文本,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每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比较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师:中国台湾现代诗人席慕蓉在她的一首名为《乡愁》的散文诗中这样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蓉以月下笛声,象征和寄托一种乡愁,其实她在有意无意间说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笛声作为一种音乐直接诉诸感情,最能迅速地打动人心,当笛声飘荡在月朗风清的夜晚,飘荡在古典诗词中的山山水水,它触发着诗人们的缕缕忧思,融汇了古人的种种情怀意绪。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笛、笛声”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看看这悠悠笛韵中都蕴藏着哪些情韵?
2.引导学生思考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背诵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思考一下,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东西触发了作者的感情呢?
明确:羁旅游子,故园之思,春夜笛声《折柳曲》。
3.探究活动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六人一个小组,自由朗读学案上的十首古诗,结合预习,合作完成下表。教师指导。
4.探究活动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表格内容,从笛声所传达的情感、笛声的出现使用两个方面来看看你都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教师点拨。
明确:结论一,笛声的内涵。
征戎赴塞、闻笛怀乡的离愁别绪,是笛声意象的一个主要内容。
触目伤情、感时伤怀,也是唐诗中笛声倾诉不尽的情思。
追思故人、念友怀情,也是诉诸笛声较多的情感。
田园生活、闲淡清趣,也常是诗歌中笛声被赋予的含义。
师小结:笛声是一种悲凉凄切、清远悠扬的音乐,在万籁俱静的黄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晖余照的古城,在秋风瑟瑟的边塞,永恒地回响着一支支清旷悠远的笛声,诉说着人生中的迷离风景和风景中深重低沉的呜咽。漂泊在外的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宦海沉浮的迁客闻笛嗟怨,自伤自悼;傍晚的山村,那一支清扬的牧笛奏响了一曲曲山村风情……凡此种种,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真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
结论二,笛声的使用。
古典诗词中笛声多与月亮、杨柳、梅花组合在一起,月亮、杨柳也是独具特色的意象,笛声在与它们的组合中体现出比各部分相加之和大得多的价值,因此,多种意象的组合是实现诗词整体价值的最终手段。
一为明用。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二为暗用。字面上不见笛子之类的字眼,然其化用的前人诗句中明白写有此类意象。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化用了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而写了《思旧赋》的典故,借以表达对亡友的思念。还有一种暗用是笛声不直接出现甚至不出现在诗中,字面为芦管、羌管、笳笙之类。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里用的就是“芦管”,杜甫的《秋笛》诗中都没有直接出现过。三是还可以既明用,也暗用。如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几句,既是明用,又是从王昌龄《从军行》与王之涣《凉州词》中化出。学者刘新文在其题为《北宋诗词中的笛子类意象》论文中也谈到了“笛声”意象的这三种使用方法。
5.总结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乐的民族,短短横笛倾注了中华民族无限的情思和精髓,这阵阵清笛也吹尽了古代文士的心灵,倾诉他们的哀思和牵念。当这一首首涉笛的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来倾听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让清扬的笛声牵系着我们超越时空的局限,去体味亘古不变的真味。
征戎赴塞、闻笛怀乡
悠悠笛韵 切切关情→触目伤情、感时伤怀
追思故人、念友怀情
田园生活、闲淡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