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文
庭中有奇树[汉]佚 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秋夕[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二、议题分析
朱自清曾这样讲过他的文学创作观:“古尔孟曾以葡萄喻人生,说早晨还酸,傍晚又太熟了,最可口的是下午时摘下的。这正午的一刹那,是最可爱的一刹那,便是现在。”所谓刹那主义就是从生命的每一个刹那中均获得意趣,这种刹那的价值,就是心灵的审美价值。表现这种刹那的震颤诞生了许多古典诗歌或古典色彩的诗歌的精致之笔:如《庭中有奇树》的“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温庭筠《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郑愁予的“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诗人仅仅抓住这些瞬间,当作心灵的珍宝,使之成为诗,而解读就是要把这种刹那从诗人的整体性感知中分析出来,揭示其构成诗歌杰作的唯一性。而要抓住表现心灵微观瞬间、刹那变化,就要找到诗歌中情致的瞬间转换、意脉的突转、情感的动态起伏。
三、文本解读及使用
这四首诗抒发的都是思妇的忧伤。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到唐代诗词《秋夕》和《望江南》,再到现代诗作《错误》,都呈现出一种千回百折之态,委婉含蓄,语短情长。
《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缓解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秋夕》从“扑流萤”之天真无忧的动作,转化为“卧看牵牛织女”之青春心事的默想,也是意脉的“宛转变化”。《望江南》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展现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内心情感变化,一波三折。《错误》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莲花的开落也是抒情主人公情感动态的起伏。
文本使用:由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庭中有奇树》引出多篇——《秋夕》《望江南》《错误》。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以《庭中有奇树》为例,给学生以示范。最后探讨由《庭中有奇树》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对后世同类诗歌的影响。
四、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思妇诗(闺怨诗)常见的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
(2)探究艺术创作中如何抓住令人颤动的瞬间,感知意脉的突转。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艺术创作中如何抓住令人颤动的瞬间,感知意脉的突转。
(三)课型:阅读鉴赏(www.xing528.com)
(四)能力训练重点:比较与整合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前置学习
诵读《庭中有奇树》《秋夕》《望江南》《错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本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本课议题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学过《庭中有奇树》,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独守闺房的思妇形象,表达了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的忧愁。)像这类抒写古代民间思妇的忧伤的诗,我们把它叫作思妇诗。这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鉴赏一组思妇诗,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到现代诗《错误》,从古风到小令,一起来听一组古今“思妇”曲。
2.思之缘起
师:既然这组诗歌都在表达妇女的思念,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诗歌中抒情女主人公的思念呢?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思念之情?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完成下表(以《庭中有奇树》为示范)。
(2)师小结:在中国古代,丈夫对妻子而言基本是唯一的慰藉。每当丈夫远离自己、游历在外时,很多妇女都受到了沉痛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这就为思妇诗的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这种长久的情感的积压又是怎样被触动和激发出来的呢?那一刹那的体悟又是怎样的?
3.情之流转
(1)师带领学生重点赏读《庭中有奇树》,体会“情之突转”。
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是什么引起了女子情感的波澜?(花)在诗中勾画出表现女子内心情感波动变化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将以遗所思”—“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缓解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一层苦恼;花儿有何可贵?只是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师小结:花儿是静止的,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动态变化的。人们不是常常说“动情”吗?不是常常说“动心”吗?不是常常说“感动”吗?感情就是要动的,静止不动,就是无动于衷了,就是没有感情了。主人公见到满树繁花,由花及思,由思及悲,情感的流转让人回味无穷。诗人也把那一刹那的震颤写成了永恒。
(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仿照对《庭中有奇树》的赏读方法,在后三首诗词中任选一则,围绕“情之流转”进行赏读。
《秋夕》:牵牛织女触动了宫女的心事,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对真挚爱情的向往。由闲来无聊到举头坐看,逗出情思,个中孤苦、幽怨都在举头坐看的那一刹那。
《望江南》:从“独倚望江楼”到“过尽千帆皆不是”再到“肠断白蘋洲”,从日出到日落,从希望变失望以至绝望。船尽江空,引起思妇感情上的大转折,她移情于落日流水,而江洲依旧,那一刹那,怎不断肠?
《错误》:闺中女子枯寂地等待时传来一阵马蹄声,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声音越来越近,她以为是归人,像莲花盛开;声音又越来越远,原来只是过客,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颓然如莲花凋零。达达的马蹄就是牵动闺中女子刹那情感颤动的意象。
(3)师小结:“诗言志”。诗歌要表达一种情感,如何表达是关键。这四首诗歌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的都是叙述,鲜有直接情感的表达,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这种不动声色中,情感的意脉却在不断流转,流向人心。
4.思之“源”起
师:这四首诗词的抒情主人公都是女性,但作者都是男性。《古诗十九首》也是文人假托妇人之口,采用女性视角写成的。这些作品都写得情真意切,让我们感到如同出自思妇之手。
(1)学生活动:以《庭中有奇树》为例,思考拟女性写作有什么样的好处?
师小结:游子以思妇口吻,直接将强烈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诗歌前四句,诗人替思妇代拟,抒写女子摘花欲寄远人,后四句发生突转,诗人从女子的角度想象远行人的境况,写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徒增思念。通篇无须作者代为抒情,借对思妇情感的流转变化,深挚地表达思念之苦。
出示《古诗十九首》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大黑暗、大动荡、大转折时代。
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群雄割据,士子们在长期的游学中,尝尽了人生的苦楚,更能深刻理解女性的苦楚与悲哀。思妇对游子的牵挂与相思,不就是游子对闺中人、对亲友、对君主、对国家的牵挂与思念吗?游子们在思妇身上找到精神家园,用女性口吻写作,还可以表述不便表达的情感理想。
(2)出示《古诗十九首》部分诗句,学生齐读,感受《古诗十九首》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师小结:从“盈盈一水间”到“卧看牵牛织女星”,从“路远莫致之”“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到“过尽千帆皆不是”再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中的第一个高潮,采用女性视角,将思妇的忧思刻画得贴切入微,可谓语短情长。这些思妇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气息最为独特的一朵。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庭中有奇树》,感受思之缘起、情之流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