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秋 词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课外)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课外)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二、选文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23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34岁的刘禹锡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这首诗没有任何悲凉的气息。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熔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际上却是讽刺当时的权贵。
《再游玄都观》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14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流放岭南。14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14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三、教学设想
选题分析:这四首诗贯穿始终的是刘禹锡乐观昂扬、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精神。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秋词》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受诗人经历贬谪后昂扬乐观的精神;二是学习《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感受诗人虽遭贬官,但仍蔑视权贵敢于向权贵挑战的精神。
文本使用:首先由《秋词》引入,感受作者不畏“哀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理解作者虽遭贬谪,却能坦然面对人生变迁的情怀。其次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师将诗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了解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了解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理解诗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感受作者积极乐观、昂扬豪迈的情怀。接着学习《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这两首诗虽相隔14年,刘禹锡屡次遭贬,但他愈挫愈勇,敢于向权贵挑战的精神贯穿始终。
最后总结课文,刘禹锡的诗气度恢宏,骨气豪劲,表现他虽屡遭贬谪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和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碧霄一鹤,吟啸千古
学生课前收集刘禹锡的资料,并背诵相关的古诗。
师导入:唐代是一个高歌的时代。他,不是最顶尖的歌王,却以豪气雄霸千古;他,以浪子之身被朝廷流放至“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却依然高歌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时代最强音;他,以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气度,展示自己的坚毅高洁、铮铮傲骨;他,以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难,走向未来。他,就是诗豪——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几首古诗,感受诗人的豪迈与乐观。
请问同学们以前学过刘禹锡的哪些诗歌?(学生可能会背诵《望洞庭》《浪淘沙》《秋词》)
(二)积极乐观,昂扬豪迈——学习《秋词》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www.xing528.com)
(1)师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34岁的刘禹锡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2)学生活动:齐读《秋词》。品析诗的前两句采用的手法;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对比手法。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师小结:这首诗一反悲秋格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继续感受诗人虽遭贬谪却昂扬豪迈的精神。
(3)学生活动:齐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后展示并互评互补。思考: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首联:此联实为下联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颔联:用典。
颈联:感情基调由沉郁转向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后人则赋予其新意: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4)体会诗歌的主旨: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师小结: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贬谪的愤慨不平。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蕴含哲理的名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诗人在逆境中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三)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比读《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
过渡:我们再来学习刘禹锡的另外两首古诗,感受作者在屡遭贬谪后愈挫愈勇的精神。
(1)学生活动:齐读《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思考: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不同点,所见的景不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赏花人归来的情景(“看花的人”喻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千树桃花”喻指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再游玄都观》中桃花已经不存在,只剩下满园的菜花。时间不同,两首相隔14年。
相同点,地点相同——玄都观(暗指朝廷);游览季节相同;情感相同,坚定不屈的斗争精神。
(2)师小结:《旧唐书·刘禹锡传》说《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诗人被排挤出京,被贬逐到比朗州更偏远更荒凉的连州去做刺史。他的“同窗”柳宗元说他“自取之”,即诗人明知道会因此遭到迫害,但是依然写下这样一首政治讽刺诗。14年后刘禹锡再度回京,又写下《再游玄都观》。这14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至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这两首诗表现诗人坚定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他独特的豪迈气魄,执政者看到后更不高兴,诗人因此被派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样的闲散官职。
(四)心怀坦荡,笑傲余生
师总结:刘禹锡在政治上,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刘禹锡最终将他对永贞革新的忠诚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贞革新历时只有一百多天,刘禹锡却用了一生来坚守。一次一次的希望,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但他从未向命运和权贵低下高贵的头颅,更不曾对自己的理想有过半点质疑。
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立门户,不断创新,写出大量意境优美的诗歌。同时,他又以诗歌为武器,无情地嘲讽和打击着他的对手,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甚至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
刘禹锡的一生是昂扬豪迈,顽强不屈。
五、推荐书目
程韬光.碧霄一鹤刘禹锡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昂扬豪迈,顽强不屈
——读诗识人知刘禹锡
刘禹锡 积极乐观 诗豪
奋斗不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