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读诗认识韩愈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读诗认识韩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最能表达韩愈的刚正和坚强,即使再次遭遇贬谪也不畏惧权力和困难。元和十四年十二月,韩愈因上《谏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隆冬天气,韩愈仓促上路。(三)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精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出示韩愈创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自由诵读诗作,理解大意。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读诗认识韩愈

一、选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 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选文分析

诗题是《晚春》,诗情是送春。诗的前两句写草树送春,各呈异彩,三四句诗境一转,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只会作漫天雪飞,进一步渲染万物的送春之情,色彩鲜明,感情开朗。显然,诗人自有广阔的胸怀,春天将去,诗人心中春意长存,永不褪色,这便是诗的境界高出一筹的地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价值,在于两个发现:“第一,早春草色特征的发现;第二,诗人自我感觉、体认的发现。二者均以特别精细见长。”(孙绍振)韩愈在草色青绿和枯黄之间发现了第三种美:要绿不绿之美。这样的草,更关注心灵的体悟和变化。粗看,绿了;细察,没有了。这不是失落,反倒是一种惊喜。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最能表达韩愈的刚正和坚强,即使再次遭遇贬谪也不畏惧权力和困难。元和十四年十二月,韩愈因上《谏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隆冬天气,韩愈仓促上路。行走到蓝关,面对高耸入云、冰雪覆盖的秦岭,韩愈写下这首诗示韩湘,表明他的心迹。全诗将叙事、议论、写景结合,表现了一位反佛斗士不屈的意志和决心。

三、教学设想

选题分析:这三首韩愈的诗散见于七、八年级教材中,风格不统一,主题也不相关,按照韩愈的生平似乎也找不到能串联起这三首诗的任何线索。毕竟韩愈以文见长,以古文推动一场文学运动,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索性还是回到三首诗歌本身,细读之下,发现他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个性其实也潜藏在他的诗作中。他的诗风有独创性,在中唐时期,为开拓新领域而煞费苦心,力求新异,出现后人评价的“奇崛险怪”特点。

但选入初中教材的三首古诗并不以奇险见长,反倒是清幽如水,奔涌如瀑,他不甘平庸,一生坎坷,一生抗争,将对外部事物的体会和自我内心的认知都写进诗歌,展现真我,用心之别,发现前人未道的意象;用心之坚,袒露自己刚直不屈的意志。

文本使用:首先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晚春》进行比读,发现诗人的用心之别:无论是写早春还是晚春,诗人都体物入微,发现前人未得之秘。早春的主题,在唐诗中是很普遍的,传统的形象大都是梅柳莺燕的美好色彩和姿态,即使写春草也是引起人生感叹和寻求春草的象征意味(如唐彦谦的《春草》“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又如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韩愈从正面发现春草本身的美,并且结合自己的体悟,有别样的发现。《晚春》则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人言草木无情,韩愈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也是诗人用心特别之处。这两首诗的动人和不朽,还因为它们开阔的想象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推动他们以各自的经验参与诗歌的再创作。

其次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写作背景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了解诗人在元和十四年十二月,因上《谏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语境凄切,但诗人的不屈意志和坚定决心却在诗歌中彰显出来。此诗是最得杜甫七律神韵的一篇。顺势引入韩愈对杜甫诗作的继承,并引入杜牧的诗句“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指出韩愈诗文的成就。

再次通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三首诗,从诗中发现韩愈诗歌的共同点: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韩愈都体察自然,体悟内心,把自己最独到的见解、最独特的感悟诉诸笔端,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即使遭遇打击也不失掉一颗坚强的心。

最后引入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评价韩愈的一生作为,为高中阶段对韩文的学习作铺垫。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韩愈的资料,并背诵熟悉的韩愈的古诗。

师导入:韩愈把他独特的个性和被贬之后刚直的命运写进了他的诗里。诗人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曾有这样的评价:“君自幽谷,升于高岑。鸾凤一鸣,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视寰海……”刘禹锡与韩愈曾经是朋友,后因政见不同而隔阂很深,竟至于到韩愈去世他们的误会仍未完全消除。但刘禹锡给予韩愈如此高的评价,原因何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初中阶段编选的一组韩愈的诗作,从诗歌中去寻找答案。

(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比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晚春》

(1)学生活动:自由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晚春》,感受诗人描写的早春和晚春景象,思考诗歌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描绘?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雨,润如酥;草色,若有若无。

《晚春》:草树,争芳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体会诗人描写这些景物的妙处。

示例如下:(www.xing528.com)

酥,令人想到春雨如油,但比直接用“油”意味丰富而新颖。

草,诗人不直接描绘草的形态,而着眼于草色。从远观到近看,视角的变化带来心理的变化,可谓精致细腻的独特体验。

草树,能“知”能“斗”有“才思”,用拟人的手法,舒展生命的机能,实属着想之奇。

杨花榆荚,似贬犹褒,虽无姿色,亦为晚春增添一景。

(3)师生探究,联系两首诗歌创作背景,体悟诗人“逐春心”。

师小结:两首诗均系诗人半百之作。年少逐春,扑蝶戏蕊,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奇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韩愈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三)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精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出示韩愈创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

过渡:韩愈50多岁仍“春心”不改,但实际上他一生仕途也颇多坎坷。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蓝关,侄孙韩湘来送行,于是作此诗赠之。

自由诵读诗作,理解大意。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颈联:表达“除弊事”的态度。

颔联:即景抒情。

尾联:交代身后之事。

学生活动:

(1)细读探究,仔细体会颔联,诗人是怎样即景抒情的?

师提示:抓住“横”“拥”两个动词加以品味。

明确: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云横雪拥”境界雄阔。上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2)诗中哪些句子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明确:三四句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愿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表达他刚直不阿的态度。人们都说精卫填海是傻,但韩愈却独赏其“专精”的态度。只要是认定的事情虽九死也不悔,正如他所坚持的古文运动和反对佛骨一样。

(四)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回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过渡:韩愈把自己的人生和理想都写进了诗里,得到后人的赞许和尊重。诗人杜牧曾说:“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三首诗,体会杜牧这句诗的含义。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这三首诗,体会韩诗的艺术特点。

师小结:这三首韩诗将对事物的体会和自我内心的认知都写进诗歌,展现真我。用心之别,发现前人未道的意象;用心之坚,袒露自己刚直不屈的意志。

最后引入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评价韩愈一生的作为,为高中阶段对韩文的学习作铺垫。

五、推荐书目

阎琦.阅读韩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板书设计

手持文柄自华章

——读诗识人知韩愈

用心之别——意象独特

用心之坚——意志坚定

(设计: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李晓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