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核心素养:提升文化教学技巧

英语核心素养:提升文化教学技巧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使知识的教学最终落实到文化的教学上来。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对待教材文本的处理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后者尽管重视教材,但“唯教材”会忽视语言使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挖掘和传授,而不能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理解运用,尤其是文本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深化。(三)英汉对比,了解差异进行英汉对比,了解差异也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英语核心素养:提升文化教学技巧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教学因素

任何教学内容都是用来表达其内存文化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使知识的教学最终落实到文化的教学上来。例如:我们在教学数字的表达时,有一段对话:Han Mei(一个中国小女孩)与Mrs Hyde(一个外国老太太)互问年龄。Mrs Hyde问Han Mei:“How old are you?”时,Han Mei回答:“I'm twelve.”而Han Mei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也问了Mrs Hyde同样的问题,而她得到的回答却是:It is a secret(秘密)。教材安排这样一个对话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话中的冲突来表现中西方交际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谈论小孩子的年龄是亲切和关爱的表现,而中国小朋友基于国人的交际习惯,认为对方问了自己的年龄,出于礼貌,也应该问一下对方同样的问题,可是此时她却犯了西方人的大忌。西方人特别忌讳别人问及他的年龄、工资等个人隐私。对于女士,尤其不要问及对方年龄、婚姻状况等。这样重要的交际问题仅安排在了一个简单的对话中,所以,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其亮出真相,让学生得以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从这一目标来看,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训练基本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对待教材文本的处理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教材无用论”,认为现在的高考重能力、轻知识,高考试题和教材文本内容相关度不大。另一种观点是“唯教材论”,认为教材文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是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会催生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脱离了教材文本搭设的平台,课堂教学目标中就不能有效凸显英语文化的地位。后者尽管重视教材,但“唯教材”会忽视语言使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挖掘和传授,而不能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理解运用,尤其是文本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深化。

例如在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中,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定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而更应该对于文本背后的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拓展。结合本课话题,除完成知识传授目标外,如果还要求完成下列任务,就能激发学生的文化思维意识。

Talk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traditions and taboos.

Write a letter of apology.

Make a reference book about the culture of a country.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实现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综合运用,凸显文化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交际情景,激发交际兴趣,培养交际习惯(www.xing528.com)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想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把这门语言放在一个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不具备一个真实的环境,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组织课堂内外的活动,为其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来运用语言。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就会格外注意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把握交际要领,正确地进行语言交际。同时,学生在一个有着浓厚的语言氛围中学习,也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乐于交际的习惯。

在西方的课堂教学当中,通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当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仿佛在过节一样。其实,这并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多次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Chinese New Year中,课后内容里介绍了西方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Christmas。学习过后,老师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举办了一次圣诞主题活动。活动当中,不仅加入了圣诞树、帽子、袜子等道具,还播放了圣诞音乐,学生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气氛十分热烈。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很自然地写出了“People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s before it comes.”“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the West.”等句子进行描述。在主题活动当中,每个学生都被活动气氛所吸引,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正是这种参与热情,让学生们的注意力十分专注,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活动当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很多活动的主题本身就是根据西方文化而确立的,因此,学生们在参与主题活动时,本身就是对英语文化的感知。

(三)英汉对比,了解差异

进行英汉对比,了解差异也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不同有进一步了解,从而避免用语失误。针对教材安排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可以从称呼、打招呼、告别、做客、道歉、称赞等各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在中国的交际中,当交际者听到别人对你、你的物品以及与你有关的人或事情的赞美后,通常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做得还不够”,更有甚者说:“不好,不好。”中国人的这种过于自谦的态度通常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本来做得很好,怎么又不好了呢,让人不可思议。而在英美国家中,称赞对方是一种常用的交际习惯,而得到称赞也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愉快地接受称赞并表示感谢,才是对对方称赞的最好答复。中西方交际的差别之大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种对比的方法,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时刻提醒自己在交际中要多加注意,不要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英语在其存在的同时,便与生俱来地带有文化的痕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交流工具的这一属性便被决定了它的变化是随着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而展开的。英语当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记录了历史的痕迹与西方的理念。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学习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如果能够在英语教学当中将隐藏在英语背后的文化因素向学生们进行渗透,那么,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当中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而是整个平面的语言体系。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于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通常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加入文化内容,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既是全面学习英语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方式创新的整体趋势,应当引起每个英语教师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