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言道:“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现代大哲牟宗三先生亦有“智润思”的说法——用哲学智慧来提升思维能力,皆强调了哲学对思辨力的滋润作用。因为高妙的哲学智慧充满了理性的思辨精神、谨慎的怀疑精神、客观的实证精神、连续的追问精神,必要的哲学训练确实能“滋润”并提升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学习哲学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哲学,还要善于学习孔孟、老庄、佛陀乃至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乃至现代大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在东方有机整体性思维与西方“对反性”思维的碰撞、交锋中,渐次提升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智活动。我们通过听、读、看所获取的,通过说、写所表达的,通常先是一种观点或一个事实,或是一种现象。如何判断事实与观点?如何从现象解读本质?如何理解语言的深层结构?如何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可以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培养。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多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语言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意思。如一个六岁的孩子跟父亲说“Daddy,it is Sunday today”,背景是六岁孩子和父亲,父亲工作忙,不能带他出去玩,很有可能答应孩子周末带他出去,基于这样的背景,孩子话里的深层意思应该是要爸爸带他出去玩,但如果是妻子跟丈夫说同样的话,其深层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又例如,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表示一个观点时,教师应该多问一个why,引导他们反思自己观点的理由是否合理、正确;当学生学习一个argument时,引导他们确认conclusion与reasons的关系。只有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因果关系意识,他们才能正确推断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本质意义。(www.xing528.com)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学习某个语法项目,再举例说明,然后让他们做大量的语法练习,从而巩固该语法。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方法。我们不否定演绎在教学中的作用,但单一或过多地使用演绎手段不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发展。为弥补演绎方法带来的不足,教师可以反其道行之,先不忙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大量语言结构和该结构所表达的功能意义,在他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概括语言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