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环节,也是英语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专家认为这四个方面要从课堂上慢慢地渗透,每个教学目标都不是一下子就学会的,就像小孩子走路,不可能一天就学会。听是一切英语学习的根源,没有听就没有说。他们两个是相互促进的,而不读肯定写不出好的文章。听说读写也是需要看授课的内容、对象以及时间的,当然也会有侧重点,在不同的阶段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小学,就会侧重听说读,而升入初中的学生渐渐读得少了,写得多了,也许就是学生们眼中的难,因为写就是能反映出学生到底记没记,记了多少知识,但是不论到了哪个环节,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一个都不能少。
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读”促“说写”的高中英语讨论式教学模式是高中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以新大纲和新课标为理论依据,参照“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大量的听读(信息输入)来促进说写(信息输出)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外预习、课内讨论等形式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准确流利和多样化的输出储存“能量”和积累“素材”奠定了基础。
一切理解的活动都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感性”的循环思维过程。在以声载义为特征的语言信息输入中,感官上被动接受的语音刺激只有通过思维的主动参与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才构成听力理解。因此,听力理解远非一项被动的活动,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主动过程。按照技能目标的要求,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必须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认识:第一,听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积极主动的活动。听说互为依托,互为前提。第二,听力与语言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听者必须学会如何识别语言的不同功能(交际、达意和成文功能),理解其中的信息,并做出恰当的反映。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指导和训练;需要有意识的训练机会。第三,根据听力理论,当学习者水平较高时(如高中阶段),他们逐渐能把刚收到的语言材料重新构成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进行整体理解。即,听的活动实际上是解码和重新构建语言框架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多种材料、不同文本和方式灵活的听力训练。
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认为,实现教学的关键手段是师生的态度,其中学生应敢于去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以及具有自己做出抉择的勇气,而对教师有如下五项要求:①为学生创设一种融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②建立相互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③提供多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④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会运用,而不只是照本宣科。⑤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和情感。
听的输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作为活动的主体,从导听—试听—复听—提升—更高层次的导听……是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模式,其中从导听到复听是输入过程,复听到提升再到更高层次导听是输出过程。导听即教师帮助学生将要听的内容的相关信息(含生难词语等)链接与化简,引导学生进入听的预备状态。(www.xing528.com)
试听与复听是微调信息(fluently-tuned input)与粗调信息(roughlytuned input)的输入过程,微调信息即先对准学生水平,按部就班输入信息,保证信息有序和联;粗调信息是提供略高于学生水平的信息训练,目的在于扩大输入信息量,推动学得与习得的结合,为下一步语言输出提升与信息重构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提升阶段则为输出的呈现阶段,体现为口头输出与书面输出两种形式。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活动外围,起到监控、鼓励、帮助、评价、启发的角色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导航者、活动策划者与组织者,而学生则为整个活动的主体实施者。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变革。这种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由于受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将工作重心都放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巩固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自主挖掘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并积极运用在对话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当前中学阶段的英语任课教师一部分是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教师,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会影响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英语课堂中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帮助教师对教学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积极吸取经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一些形近词,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加强学生对其的区别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示出的疑问和不解,教师也应通过专业的授课技巧进行解决,这对于促进课堂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