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伴随着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命题。在教育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率先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黄济、王策三、王道俊、郭文安等一些著名教授纷纷发表见解,支持并进一步阐发“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与此同时,一些教改实验把确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施行。
从1992年起,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领导、有全国师范院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中青年教育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开始了全面、深入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并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八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继而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深化“主体教育与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研究,构建主体教育理论,实践“教育主体思想”,探索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才的模式和途径,课题组正式建立“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它是集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培养教育改革实验家三位一体的教育实验基地。
实验室分别建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教科院和四川省教科所,它及时总结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丰富成果,不定期地以蓝皮书的形式发表。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提出来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实验学校及参与实验的教师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为此,课题组确立的主体教育实验的研究目标为:一是立足于现代教育高度,从哲学角度反思我们教育的各种问题;二是按照教育改革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三是寻求促进青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
主体教育是一种基于主体哲学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育活动的认识,是一种教育的观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它相对于依附性教育或客体教育而言。其基本观点是: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主体教育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也必须具有主体性。如果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不具有主体性,而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附庸,教育就不可能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也就不可能成为主体的教育,不可能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培养。所以,主体教育就是使教育以主体性的方式,建构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它是主体性的教育目的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的结合。(www.xing528.com)
如此,主体教育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方式和保证。在目的上,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空间,使教育活动成为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活动,这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反映的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对于“教育的依附性”而提出的,是指教育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其他子系统的关系中表现出的主体性,包括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坚持自身的价值和规律,教育对社会的主动超越性等。
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实践性,而学生则是这一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英语知识甚至是交际知识,并在交际活动中把英语知识和交际知识化为语言交际技能,进而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应用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观念。英语教师(teacher)应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要时常提醒自己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gner)和指导者(instructor)。教师的作用是应该想办法把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喜欢学英语,喜欢说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在本质上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主体内在需要,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使教学缺乏活力,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并作为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之中的一条辅助线。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合作互动之中。这种主体式自由自在的学习、讨论和竞赛气氛,对他们创造力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情景对话、唱英文歌曲、做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动嘴、动手、动脑,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学生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有人说,每个人交换一种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得到的则是新的、更具丰富内容的思想。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协作形式进行语言交流、讨论,充分展开发散思维与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想法、思想也被明晰化、外显化,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经验和优势,促使复杂任务的完成,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