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每节课都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教师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认为一节课内讨论用得越多越好,使教学活动走入了教学误区。结果就是学生疲于应付,激情有余,内容不足,教学实效欠佳。这样的讨论非常随意,讨论的效果也不理想。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不管所提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经说出了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去讨论。如果什么问题都要讨论,无疑是将讨论形式化,既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实际效益。
有时教师设置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学生看到问题,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有的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缺乏参与意识,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课堂无序、杂乱,没有什么课堂效益,更谈不上有效的指导。教师应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密切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应耐心讲解,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和参与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完成,能否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依次展示15幅精美的图片,并提问:what is she/he doing?或者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依次回答。这种方法看上去是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资料太多。对于课堂上使用的资料一定要精挑细选。对于这个活动来说,8幅图片就够了。另一方面,活动形式单一。每当出现一幅图,学生就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出图片里的内容。15个学生,每次一个学生回答一句话:He is writing.They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这一形式很机械。从参与广度来看,只有这15名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其他学生虽然在听,但基本上没有任务;从参与深度来看,学生只是看图回答,没有思维的参与和碰撞。(www.xing528.com)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课堂讨论没有发挥出它应有效能的表现。由于讨论过程中存在着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探究活动不成功,即没有达到有效讨论。于是有不少教师就索性放弃了这一教学方法,宁愿全用讲授法,反而觉得省时省力。有的教师理念新、思维活跃,尤其是新教师,但教学经验不足,遇到突发情况应对能力欠缺,有时一味追求课堂气氛,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课堂热闹有余,但收效甚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