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开第一次文代大会,一天,请王明讲话。他表扬鲁艺音乐系,把音乐系的教员一个个都提了,独独漏掉向隅,也是音乐系教员。刚好好多中央同志都在,音乐系的学员们也都在旁听。这是一个荣誉问题,提了不算什么,漏掉是耻辱。趁休息的机会,向隅跑到一个暗角落里,低头坐着,无地自容,也半死了!他的妻子唐咏梅紧跟在他背后,流着泪。好多同志也都跟过去围着他,想安慰他,但是能说什么呢?能说王明错吗?只能心里同情着。
第二天,请毛主席讲话。他一点也不知道头天发生这么一件事,但是当他引用“一人向隅,举座不欢”这句成语之后,立即就问:“我们的向隅同志来了没有?”还离开讲桌,走到台沿,俯下身来,手搭凉棚,向全会场前后左右仔细寻找。大家齐声说:“来了!来了!”有人还大声高喊:“就在这里!就在这里!”主席这才宽慰地走回讲桌,继续讲下去。
主席思虑的问题是多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的,他不可能总在念着某一个人。但是一到必要的时候,他立即想起即使还不熟悉的人来。当时毛主席还不熟悉向隅。这是一个优秀的救亡青年,并没有人向毛主席介绍过。主席只听报幕的女孩子说是向隅……听过他手风琴独奏,留下了印象。而因为一句成语,就立即想起他来,像一个老朋友,多年不见,总在心里念着似的。这样,主席纠正了一个疏忽,医治了一对心受创伤的夫妻,使大家多么快乐啊!这是偶然的。但分析到最后,又是必然的。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像干燥的地面冒出水来,因为地下深处本来有水。主席记忆力特别强,联想力又特别丰富而迅速,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主席总在关心人!
谢老觉哉在一篇随笔中,偶然无意识地、完全无心地提起一点点生活难这样的意思,读的人都疏忽,因为只轻轻一笔带过,毛主席一发觉,立刻去照顾!(www.xing528.com)
没有透露什么,一点也没有提起生活的呢?也深深关切。一天,写信来,说:“又然同志你身体不好,生活又苦,有什么事,我替你办……”我回信都没有写。怎样写呢?说毛主席,谢谢你么?这是普通的客套。说我要这要那?革命是给不是拿。但在心里,一直感动着感激着。真是难忘呀!
一位年轻战士,住在医院里,渴望死之前能见一次毛主席就好了。毛主席一知道,立即推开工作,骑马远远去看他,竭力安慰他,要他安心养伤,会好的。这位战士,是带着毛主席的安慰而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