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露
1948年5月,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那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处在和国民党反动派决战的前夜。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彻夜不眠,计划、部署和指挥三大战役。七、八月炎夏的一天下午三点钟后,毛主席的警卫班长李树槐来我家通知说:天气太热,主席日夜工作太累,大伙要他到室外散步,他请胡乔木、萧三、艾思奇等同志同去,还要我带孩子一同去。萧三和我赶紧带着一岁的萧平来到毛主席门前,和乔木、思奇同志以及三个孩子会合。毛主席高兴地和我们一起坐上他的中吉普,驱车二十余里,到一个树林边下车。我们把椅子、板凳搬下来,陪着主席走进树林。毛主席坐下一会儿,却见乔木、萧三、思奇同志没有坐而走到一边,只剩毛主席同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毛主席摇着大蒲扇,一边给孩子们赶蚊子,一边问我:“他们几个在干什么呀!”我忙走过去问他们:“主席问你们干什么呢!怎么不来陪主席呀?”他们说:“我们在谈对丁玲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意见。”我把他们的话对主席说了,并补充说:“最近丁玲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写张家口附近农村土改的。丁玲请他们几个同志看看,提提意见。”前些日子,萧三曾告我,他们几个把丁玲的稿子都看完了,要找个机会讨论一下,却找到了今天这个机会。主席边听边抽烟,想了一想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过了约半个小时,胡、萧、艾三个人来到主席身边,主席问他们讨论得怎么样,乔木同志说:“写得好,个别地方修改一下可以发表。”主席这时把刚才说的关于丁玲的话又说了一遍。
树林里闷热得很,主席手中的大蒲扇不停地扇着;林地上的草有半尺高,蚊子、小虫、蚂蚁很多。呆了约一小时,主席站起来风趣地说:“我是个没有自由的人,散步也得到这树林里来。闷热得很,还是回去吧。”这样,我们就随主席乘车回到村上。
不久,丁玲到了西柏坡,我们见了一面。我把那天毛主席讲的关于她的话讲给她听。她很高兴,也很激动。后来我知道,丁玲这次到西柏坡,看望了毛主席、周副主席、邓颖超大姐等领导同志,她也陪主席散步,主席和她谈了很多。(www.xing528.com)
1951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孩子去颐和园,探望住在颐和园云松巢的丁玲、陈明同志。下午三时左右,一位警卫员同志跑上山来问丁玲是否住在这里,“有一位首长要来看丁玲同志”。我们都想不出是哪位首长要来。正好那天丁玲他们收拾好了行装,准备回城。过了一会,只见罗瑞卿同志陪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沿着山坡拾级而上,有点气喘。穿的黄绸衬衫都被汗湿透了,陈明赶紧跑下山去,扶着他慢步上来。丁玲迎上去拉着毛主席的手在廊前的木椅上坐了下来。随主席来的人不少,陈明同志让勤务员赶紧去买两个大西瓜来给大家解渴。我帮着切西瓜,毛主席、罗瑞卿等同志和丁玲同志边吃西瓜边聊天,互相问候,谈到了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改造,真像家人团叙,轻松欢快。休息了一会,警卫员来说游船准备好了。丁玲才送别毛主席去昆明湖划船去了。毛主席平时工作忙,很少出来游玩休息,这天是星期天,他来昆明湖散散心,还抽时间爬山看望丁玲,可见他对知识分子、文化工作的重视了。
1980年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潮,引起了混乱,少数人对毛主席功大于过的论断表示怀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生动摇。丁玲挺身而出,她在答外国驻北京记者提问时,有记者问:“对毛主席的看法,与过去三十年的看法相比有无变化?”丁玲回答说:“去年我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再版前言中写道:我写书时像一个战士喊着毛主席冲向战场。后来有人问我,你现在是否还有这种感情,我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文革’十年动荡,不能说毛主席没有责任,至于责任有多少,可以讨论,以教育后代。”这就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中国人民的好女儿丁玲同志对毛主席一生功过的看法。
(甘露,萧三的夫人。本文摘自1986年《新文学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