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读中国类型电影审美特征之前,首先要对中国类型电影的本质和具体内涵进行阐析。中国类型电影出现的时间较晚,它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化消费品,也是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和文化氛围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类型电影的发展方向和取材偏向。
某种程度上来讲,类型电影实际上属于一种流行文化和娱乐方式,因此,其表现形式在富含娱乐化的同时也表达蕴含在其中的审美特征。由于类型电影生产模式的商业逻辑,如何调整中国类型电影的娱乐取向成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只有不断调整、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大众的娱乐需求,并为之适配相应的电影内容,才是中国类型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的中国类型电影,正是由于脱离了大众的娱乐原始审美,所以生产出来的电影产品很多都不伦不类,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导致的结果就是销量口碑双失败。要想使中国类型电影有所发展,不仅要呈现出类型电影本身应有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受众,而是要引领受众,与此同时还要从游戏性和艺术性出发,采用合理的叙事节奏并营造出适合故事情节的环境氛围,将中国类型电影的独特气质进行充分展现,使电影的审美场景能给受众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在保证类型电影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有时过于功利、过于迎合反而弄巧成拙。(www.xing528.com)
在商业逻辑的指导下,要纠正中国类型电影创作中的娱乐表现和娱乐效果的内在逻辑,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首先,中国类型电影要有积极的主题阐述、轻松愉快的情节安排、流畅清晰的叙事节奏、生动动人的人物设置、创新多样的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的类型语言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优势与效果的整合,满足消费者对视听元素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获得的审美愉悦感。其次,要以视听层面的娱乐满意度为第一推动力,激发和培养消费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习惯偏好,扩大多元消费的受众群体,提高电影生产力的实际指标,真正形成艺术与经济的互动效应。最后,中国电影所蕴含的娱乐是一种伦理娱乐内涵。它的娱乐效果不仅局限于感官层面的简单享受,而且在商业逻辑的指导下,“真、善、美”的人文价值以有效的手段和独特的娱乐表现角度奉献给了银幕终端,让观众“养眼亦养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