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美学家尧斯认为,阅读期待是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可以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阅读期待是接受者在某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问题、动机、兴趣)刺激下产生的对下一次阅读的渴望,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尝试以下途径:
(一)利用插图,唤起学生阅读期待
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先出现第一幅图,一只乌鸦看着一个肚大口小的瓶子,瓶子里只有很少的水。让学生看图后,想想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后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小学生是创编故事的高手,他们会有各自的阅读期待。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恐龙的灭绝》。先为学生出示书中的插图,各种恐龙在茂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小河边嬉戏,让学生预设课文内容,预设与课文内容的巨大差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巨大兴趣。
(二)利用课题,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文题是文章的眼,例如“地球爷爷的手”。手,孩子们很熟,那地球爷爷的手指什么呢?如果孩子们没有看课文,那么课前学生头脑风暴,以及对文章的阅读期待是有极其大的价值的。课文中的“地球引力”会满足他的阅读期待,会加速记忆和理解。
《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引导孩子看题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向谁借尾巴了?借来了吗?等等。适时的阅读期待及孩子创新求异思维的培养途径,尤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理,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让学生质疑,能很好地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www.xing528.com)
如教学苏教版《掌声》一文时,笔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小英在演讲前,演讲后表现怎样?她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接着,肯定且表扬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细心读书就会发现。于是,学生为了寻求答案,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这里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好习惯,也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四)利用各种比赛
爱活动、爱表现、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朗读、复述、表演等比赛活动,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
如苏教版《三顾茅庐》一文故事情节生动,笔者在课堂上竭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给予充足时间分角色表演课文,比一比表演时人物说话、语气、神情谁最得体?展开的想象谁最合理?这一做法巧妙创设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必将促使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学生在合作表演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五)利用课外作业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笔者认为,阅读期待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
如学完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通过上因特网、查阅图书、观看纪录片等去了解周恩来爷爷的生平及贡献,再组织学生《我说周恩来》主题活动。这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有效地激发了阅读兴趣,创设了阅读期待。
实践证明,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心,着力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