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倡导平等、自由与民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以人为本、个人至上的理念处处显现。因此,他们在学习方式上更尊重个人的选择,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之有学习的内驱力。美国中小学生是在对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观察及体验中学习,即发现学习成为美国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之一。发现学习是指人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发现学习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及解释,验证问题解释,所以发现学习必须借助语言工具来实现。走进美国中小学课堂常看到的是学生一组一组地在研究问题,或在实验,或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在别人提出问题后进行争论。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奇偶数的认识》颇具典型,也是听课者争议最大的一节课。一个小学生提出6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因为6由两个3组成,也可以由3个2组成,这不是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吗?由此,美国教师让同学们讨论:你怎样看待他的论点,理由是什么?这个同学不断地为他的论点寻找着论据,其他同学也在讨论着。有的同学奇怪地发现如果按他的论点想,10不也是既是奇数和偶数吗?(10由两个5组成)还有的同学指着自然数的图表反驳他的观点——在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述后,老师说,想想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是什么?同学们从直观到推理到思辨到反驳到表述的过程,无不渗透着7岁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肯定在数学课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带有批判性的观点去聆听、去判断,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孩子从小否定权威、否定书本,大胆挑战的可贵精神。
同样的课题在国内,一定是概念讲清后,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辨认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为什么?进而做拓展性练习。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该是很牢固。课堂的始终是以接受学习为主要的。接受学习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经验基础上的学习。可以说,在接受学习中由于学习材料可以是前人或他人对人类经验科学归纳分析的成果,所以接受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身经历。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可以有完整计划和精心组织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它的优势,但长期发展下去使学生只有接受学习,那么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不到弘扬,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没有体现,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无法尽情迸射。想想走进我们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教师和家长把“注意听讲”几乎当成了口头禅。(www.xing528.com)
知识掌握了是一件好事,我们的孩子已习惯了顺着教师指的路子走,教师对孩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及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很容易忽视。当然,数学课上应以学习数学知识为主,但数学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者无时无刻以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进行解释过程中的主动联想、分析、综合、归纳的思辨活动不是更重要吗?孩子保持长久的学习欲望不是更重要吗?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关键期的,当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就禁闭了他这种思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