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单就教学形式而言,课堂集体教学加小组合作学习应是较理想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两者的相互交融,既夯实了课堂的知识基础,又弘扬了学生个性,突出了其主体性。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笔者以课时为研究时段,以课堂为研究载体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构建了“两导四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一般划为这样的课堂环节,即导入—定标—探究—反馈评价—总结—课堂练习六个环节。在六环节中,“两导”是指教师在“定标”环节的主导作用以及在“总结”环节中的引导作用。
“定标”:就是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合作研究问题情境,而每课书的重点,既从本课书的角度看,更要从本单元、整册书,乃至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看,这点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这也正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当然“定标”也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积累,做到目标第一,稍有难度,必要时可有学生参与定标。
“总结”:教师的总结无非是对学生对问题探究评价的一个概括、肯定或提升。小学生价值判断能力较差,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肯定是对今后思维、探究方式的引导,是对学生优劣的一个肯定,也是教学的一个收口工作。这重要的工作当然由“权威”去办。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学生思维导向,让学生的思想在课下继续延伸与活跃,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定标”与“总结”两个环节,重点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为了“不教”,必要的“教”“导”还是应该存在的。
“四动”是指师生导入的生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反馈评价的互动,以及练习作业的能动。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启动主要在这四个环节中,它们各有特色,又互相配合。
一节课中的“四动”也是相对而言的,学生是这四环节的主角,是问题或知识的提出者、探究者、实践者,教师是配角、是引领者,是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时机的研究者。
1.导入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有意设计良好的合作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本课的学习角色之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在课堂导入中,基本上从两方面内容可启动小组合作学习。
一是展示预习成果,体现成果分享。语文课的预习一环在新授课前尤为重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学习《航天飞机》一课中,小组同学都把预习成果展现出来,有文学材料、图片材料、下载材料,并由组长归纳整理,向全班进行汇报。
在学习《蟋蟀住宅》一课中,同学们对蟋蟀住宅的构造有的绘画,有的做模型,学生在展示自己思路的过程,既体现了自主学习成果,又促进了共同学习,为课堂下面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是生生质疑,产生合作学习动因。合作学习需要充分的问题情况,而在导入环节中,就能极好地创设这样的情境。
(1)从课题质疑:在讲《吃墨水》一课中,学生马上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情境:谁吃墨水?为什么吃墨水?结果怎样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于是合作的情境自然产生了。
(2)从内容质疑:红军在夺取泸定桥时,为什么课题用“飞”呢?《狐狸和乌鸦》乌鸦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
(3)从用“词”质疑:《草船借箭》一课,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呢?《鱼游到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4)从课文中的矛盾点质疑:《鸟的天堂》一课中,第一次去,一只鸟也没有,这是鸟的天堂吗?《十里长街送总理》写人们等灵车的心情是“焦急而又耐心”这不正是矛盾吗?
各种角度的质疑,都是师生有意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了一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出现了“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提问,不但数量多,问题质量更高。伴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和解决问题的快感,简单的问题,组内迎刃而解,复杂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如此,小组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比大群体更有利,学生正是在质疑中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质疑引起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小组内同学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的内核去,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形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习这节课的高度热情。
2.探究环节
探究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习,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的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那么哪些问题值得小组合作探究呢?
(1)重点突破处。在学习《将相和》一课中,学生对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负荆请罪理解不深,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的条件:廉颇在相府门前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用小组合作表演的方法,体会廉颇的思想品质。
(2)难点释疑处。学生在略读了《西门豹》一课后,对“摩河从没有发过大水,是不是河神真的显灵了?”“老百姓相信河神娶媳妇这件事为什么还要逃跑?”等难点寻求答案,最终达到对语文的正确理解。《一夜的工作》花生米并不多,似乎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到底增加分量了吗?(www.xing528.com)
(3)思维发散处。这在课文中较多,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都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诸多神机妙算呢?
(4)质疑问难处。有疑问,便有了小组探究的情境,例如《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草船借箭》一课,为什么用“借”更准确?这些疑问处,都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探究这种问题,对把握文章主旨有重要意义。
(5)矛盾突出处。在《穷人》一课中,桑娜为什么面对自家的窘困,非要抱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以后,为什么始终忐忑不安呢?这是文章的矛盾突出处,也是学生探究的焦点,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人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第一场雪》深夜的万籁俱寂与偶尔树枝折断的声音相矛盾吗?
学生可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合作探究并不像科学家探究要发明创造些什么,学生的探究只是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整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
3.反馈评价环节,突出互动的多维
教学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的反馈与适时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合作教学的评价制度,更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及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在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更重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身体验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恰当有效的评价制度可以最有力地支撑和促进课堂教学,最合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存在于课堂的末尾,更应该存在、贯穿于课堂结构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组内的生生反馈评价,班级的小组间反馈评价,师生之间的反馈评价,不同内容有不同方式的反馈。
(1)组内的生生反馈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学生个体将自己的思考或资源与同组分享交流时,对一些简单或容易的问题,已有了评价,对有益信息,组内成员已有了倾听接纳的心理倾向,对有误观点组内就进行交流纠正,组长并将组内有益建议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组内观点,小组合作凸显了每个学生的地位,还能增强每个人对小组的责任感。
(2)小组间的反馈评价。这是对问题成果的组间呈现,体现了组内的实力,组内成员在反馈时,每个成员都比平时更关注,更易于倾听,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建议与思想,更有组内的综合评估,他们也更关注其他组对同一问题新的理解与看法,这一切对提高学习效果都是有益的,也就是说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中,激发学生探讨“哪些地方突出了红军的夺”对这些问题的反馈至关重要,也是他们互学的关键环节。
(3)师生之间的反馈评价。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参与者,是指导者,更是评判者。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延时判断,不能在汇报时就评价对与错、好与坏,而在全体汇报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那么教师的评价会水到渠成,评价的观点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也是学习的概括和升华者,在此突出了双方的互动性与创造性。
4.练习作业环节
是课内检测或课内外作业,它更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和全面性,更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不讲,学生只靠自己实践讨论,可能会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一点儿不实践,教师只靠自己讲,学生一定难于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必要的个体学习是相当必要的。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将其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呈现出来。它是个体独立的活动,但它活动的效果成绩要纳入组内考核中,使个体表现与小组评价紧紧结合。例如:在作文讲评课后,学生的作文有师评、生生互评,最终必须有自评自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组合作活动贯穿于课堂始终也是不现实的,教育的目的还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的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负效的,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让学生明确通过小组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层面上理解。
(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层面的理解,能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发现并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综述实验的过程,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有组内成员的互动,有组内职责的互动,更有合作方式的变化。如: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之间的合作,师生合作等等,这都是为了适应儿童的心理需要。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对立级功能发展的观察表明,每一种功能形成都严格地服从于同一个规律,即这种心理功能在行为过程中出台两次:首先它表现为集体行为的功能,表现为合作和互助的形式,表现为社会适应的手段,也就是属于外观心理学的范畴。而后来它又表现为个人适应的手段,表现为行为的内部过程,也就是属于内省心理学的范畴。”因此,为了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应不断变换师生合作和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