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才38岁副教授的微型小说研究之旅

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才38岁副教授的微型小说研究之旅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一年我是一个才38岁、学历仅是专科的副教授。评上“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我“微型小说研究之旅”的第二节“火箭助推器”。直到2014、2015年才出版《智慧与创意》和《模型与方法》)。“她”的对象,除了大中学生,还有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公务员、各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希望大家都能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读名篇、讲故事、学写作、懂人生。

移动互联时代的课程与教师:才38岁副教授的微型小说研究之旅

2015年我卸任一所高校的管理岗位而专职、专心做一件我最喜欢、最渴望做的事:写一部《微型小说创作基本原理》,编一本《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史》,建一门“微型小说研究与鉴赏”的慕课。这3个成果的产生,都将建立在我40多年的文学读写、30多年的高校教学、研究并讲授100个(以上)微型小说的人物与命运、100个微型小说的故事与情节、100个微型小说的立意与创意等的基础上。我祈望:史、论、课的相互支援、有机结合将呈现为我未来的新的“教研之春”。

我确立微型小说文体为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8年10月我将一篇在暑假期间写成的研究微型小说情节的论文投寄武汉大学主办的“写作”杂志,在毫无消息的情况下,突然在带学生实习的雷州看到这篇《论微型小说情节的曲转性》刊登在1989年5月号的“写作”上。这是我研究微型小说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后来这篇文章被人抄袭和“改写”至少2次以上,但这篇论文的发表却成为我“微型小说研究之旅”的第一节“火箭助推器”。

1990年暑假,武汉大学写作研究所聘请我到北京给全国写作助教班讲授“微型小说专题课”。讲课期间,刚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拿到了《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的三校稿。1993年这本书在广东社科联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的评奖中获专著类二等奖。1994年因这本书的出版和获奖,学校推荐我参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那一年我是一个才38岁、学历仅是专科的副教授。评上“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我“微型小说研究之旅”的第二节“火箭助推器”。

1996年前后,经广西文友沈祖连引荐,新加坡作协的张挥和会长黄孟文把我研究微型小说写作技巧的一组文章发在《微型小说季刊》上,将我研究微型小说的第三本著作《规律与技法》确定由新加坡作协引进出版。这本书在1994年获得广东作协颁发的“第九届新人新作奖”。1996年我以在国外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广东省的文学奖破格申报中文正教授。真像俗语所言:双喜临门。我拥有中文正教授任职资格的文件和省长任命我为湛江师范学院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的聘书,在同一天到达。那一年我42岁。我的“微型小说研究之旅”的第三节“火箭助推器”就此形成。

进入21世纪,因工作性质、工作重点不同,我主要从事高校的管理工作,从事一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写作”的课程建设工作。原本很想接着原来的工作进一步把微型小说的创作论、文体论、作家论、作品论深入下去,但再怎么努力还是受限太多。2002至2013年,我没有再出过微型小说研究的专著(1990年至2002年,我共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叙述策略论》等5本专著)。直到2014、2015年才出版《智慧与创意》和《模型与方法》)。(www.xing528.com)

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我仍然想方设法继续参加国内、国外的微型小说读写活动,仍然继续为一些进步较快的微型小说作家、一些在文学阅读界口碑较好的微型小说佳作,继续为国内外的微型小说赛事的获奖作品写下一些评论文字。还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年来我把微型小说读写带入“大学写作”“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中,带入大中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中,收到了一些意外的效果。我自己虽然写评论文字少了,但我的学生的写作成果却多了;微型小说的理论专著虽然没出了,但微型小说教程、教材却涌现了;个人获得来自政府、来自民间的奖励少了,但我的历届学生获得的学习奖项、科技奖励却多了,这让我在这么多年的遗憾中感受到了一种欣慰,一种当一个微型小说教师、一个指导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解惑的教书育人工作者的职业快乐和专业信心。这就是14年来在微型小说研究的道路留下的教学与科研的痕迹,也就是这本书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微型小说教学、关于学生的学习和课程建设的文字的原因。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微型小说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微型小说的读者群、作家群、教师群的成长生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我自己也走到了一个历史和生命的新高地——20岁时我的人生理想是想当一个作家,一个纯粹的、专业的、能拥有一座私人藏书楼、不用再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专职坐家”(即专业作家)。看来这个20岁时的人生理想会在我60岁时才能初步实现。在第三次教育革命迎面扑来、一种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慕课,更会使我未来的微型小说课程迎来一个崭新的教学境界。我悄悄告诉各位,我也“鸟枪换炮”了。我正在准备建设一门“微型小说读写”的慕课,我争取用最新的技术和较好的媒体来讲小小说故事、小小说人物、小小说情节、小小说立意……“她”的对象,除了大中学生,还有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公务员、各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希望大家都能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读名篇、讲故事、学写作、懂人生。我争取让“她”没有那些学院派的八股腔,没有那些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些像填鸭式的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她”能让你在课程的学习中发现自己,激活自己,快乐自己;你不再为了“分数”、为了“文凭”而强打精神去上课,你完全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了自己在现代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母语的读写能力——的培育,为了自己的“审美人格+实用人格”的培育,去选课、修课,你甚至可以是斜躺在沙发上去看,或睡倒在床上去听……

于是,我想把这两本《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模型与方法:小小说教程》当个句号,送走过去15年里那些难忘的繁忙岁月,并开启一个小小说研究和教学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