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教师节来临,我的教师生涯就迎来第33个年头了。可能有些读者还不知道,我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到今年已有53年了,成功地做完打入两颗钢钉进踝关节的“跟距骨融合术”也有33年了。我8岁那年,父亲的顶头上司某军分区后勤部长曾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可惜了。将来找工作可能要坐在家里找;找老婆也得坐在家里找。”谢谢您田伯伯,您的话真让我刻骨铭心地记了一辈子。
初中毕业时,父亲托刚转业到县钟表修理社的战友替我找了一份“坐着”的工作——钟表修理工。但那时的我始终记着班主任赵秉文老师的告诫:“一个人无论如何一定要读完高中。”我和父亲闹了一周的别扭,并私自面告那个替我找到了工作的父亲的战友:“我不想上班,我要读高中。”父亲的战友一脸的蓦然:“等你读完高中,这份工作就黄了。”
高中两年很快过去。那两年的高中生活彻底改变了我:我开始认识自己,开始和“人生的自卑”做着拉锯般的博弈。我不甘心“坐着”,我想“站起来”。高中那两年,我居然当了两年的班长和学校团委的干部。高中毕业时我因有一张“病残留城证”,不用“上山下乡”。零陵三中的老师发来一封令我父母感激万分的信:母校希望我留在学校做英语代课教师。那一年我刚满17岁,应该说这是我迈入职业生涯最顺利的一次机会。可惜那时的我满脑子都是“作家梦”,整天想的是要站起来,离开家,去体验火热的工农兵生活。结果,可以不当知青的我竟足足做了5年的知青。今天想来,1973年是我一生职业选择中的重大失误。假如我17岁就开始做英语代课教师的话,我可能已是一个拥有国内甚至国外名校的博士学位的老师。
1981年,作为77级的大专生,进入了选择就业的“毕业季”。当时地委组织部要在我们班物色9人充实干部队伍,可能组织部领导并没有见过我的真相,完全凭着档案就来问我是否愿意做“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对象”。此时,我所在的学校党委已决定让我留校担任文艺理论教师。反复权衡,我感觉当一个教师可能更适合自己的成长,于是那个“作家梦”开始退隐,“教师梦”开始上演了。
1987年时我已有6年的高校教龄,我写的那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章陆续见报。父亲转业回家乡时我跟随他从永州调至湛江,当这个人生的“拐点”到来时,“作家梦”与“教师梦”再次博弈。当时湛江某个区委宣传部正需要一个既是党员,又是大学生,还能写文章的干部。人事部门对我说:“你可以去宣传部当干部。”那时的报社也需要一些能写文章的记者、编辑,人事部门同时提出第二方案:“你也可选择去报社当编辑。”此时的我不需要“坐在家里”找工作,我很想当老师,我首选做一个大学教师。因为我觉得6年的教师生涯不仅让我认识了自己,而且还找到了自己,那个激励了自己一生的“作家梦”,我认为可以在一个教师的职业岗位上能够逐步实现。
当年的雷州师专变成湛江师院和岭南师范学院时,我也在燕岭这块土地上度过了近30年的教师生涯。我当过4任班主任,和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青春的园地里疾走;我也成长了,我的教学水平年年在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进。我从一个班主任的岗位,逐步被提拔为系的副主任、系的总支书记、学校的副院长、学校的副书记,也被第四届教代会选为工会主席。我指导学生的写作,有成果在国内各报刊发表;建设的课程,被评上了省级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凭借这些业绩,我在做了7年助教后评为讲师才3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以及后来的正教授,成为了广东省高校的教学名师。我的科研虽然“死守”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但我却能把这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外15家报刊连载,成为这个学校里第一个在国外出版学术著作、第一个出国讲学的教师,并担任了在新加坡注册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和在香港注册的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的副会长。我一个需要“在家里坐着找工作”的人,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校门,甚至走出了国门。(www.xing528.com)
这些业绩和进步,我归功于我的教师职业。教师应该是人群中素质最高的一部分,教师职业促使我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写作,以至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教师基本的“职业习惯”。教师的岗位督促我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能吃老本,不能停滞不前,而要与时代同进步,养成不断获取新信息、不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生活习惯”。教师的职能培育了我的审美人格和创造人格,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在教师的岗位上,我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很多工作岗位都没有教师这种“育己”的功能。30年来我的每一步前进和人格上每一个因素的生成,都是教师职业的副产物;我40年前生成而始终不肯放弃的“作家梦”,却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实现。
此时此刻,我眼前浮现了两个我亲闻亲历的教师同行的形象与故事。2007年我们一批教师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培训,在旧金山城市学院,我看到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他是城市学院某专业的知名教授,当他到了60岁刚办完退休手续时,他即刻在城市学院的另一专业以学生的身份注册为本校这个专业的新生。我的一位好友毕光明,他是海南师范大学的二级教授、中文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当他年满60岁“被”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即刻报考武汉大学的博士,并且一考就中,这位60岁的二级教授递给我的新名片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这两个人的故事最为经典地概括了一个教师的真实形象。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创造的典型。一个教师不断进步,对大千世界充满激情和好奇,遭遇人生再大的挫折和逆境,他们仍然热爱着生活、热爱着教师的职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师人格、这样的学习心态和创造境界?这就是真正的教育的力量,真正的教师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境界:教师不能只限于传授知识,教师是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挖掘、激活、催生受教育者本身已具有的成长因素;教育是要把人性中善的因素、美的因素、成长的因素做正能量的培育和发挥,教师能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成长的因子都调动起来了,这就是人师的真正的本领和绝招。一个教师不但让自己的学生成长了,而且也让自己成长了,这不但符合传统教育的本义,而且也符合今天时代互联网思维的本义。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更需要一种自由、平等、开放、互动的精神,而在教育领域里,能真正实施自由、平等、开放、互动的教育精神的通常就是今天网教时代的“新教师”。
我现在渴望做一个这样的“新教师”。50多年前,我的长辈预言我只能坐在家里“找工作”“找老婆”。40年来,是教师的职业让我“站起来找工作”,是教师的职业“让工作来找我”,让我走出了家门、校门,以至是国门。当60岁将至时,我仍想做一个网教时代的“新教师”,想通过慕课,通过互联网,再来一次否定之否定——我从国门、校门外返回自己的书房,在我的“慕课工作室”里,让我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互联网再次从家门、校门出发。我会“坐在家里”通过我“慕课主讲教师”的岗位,真正圆我的“作家梦”和“教育家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