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事材料的因果与相关

故事材料的因果与相关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五个“碎片式”的材料便构成了虚构文学的有机的“因果叙述链”情节。非虚构文学的材料的选与用的原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完全允许这种“自由逸出”式的、离开叙述主轨道的“散文写人方法”。展现文学材料的相关关系,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人们解释非虚构文学的新理论和新角度。

故事材料的因果与相关

我们从非虚构类作品《金岳霖先生》和虚构类作品《写作教授》比读研究开始。虽然《金岳霖先生》文是散文,《写作教授》文是小小说,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选择、提炼、使用一些特定的文学写作材料,在短小的篇幅里写活了一个很有个性特点、很具人格魅力的老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金岳霖先生》共选用了五个写人的材料:第一,他与别人不同的戴帽、穿夹克的服饰(外貌描写);第二,他上课时要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和课堂上与林国达互动(课堂场面描写);第三,课外讲“小说与哲学”的独特理解和聊天时从脖子上抓住跳蚤的动作(课外场面描写);第四,80多岁时坐三轮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动作描写)。五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又有详有略的写作材料,写出了金岳霖这样的与别人绝不相同的鲜明个性,他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爱慕的女性、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一种特别的“爱心”。金岳霖由这五个方面体现出的“爱”就是这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要突出的“立意”。这五个材料体现了非虚构文学写作材料必须具备的真实、新颖、典型的三大原则。它们都来自作者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当金岳霖学生时的真实的生活记忆,都是只产生于金岳霖这个独特个性才有的特殊的行为内容与行为方式,这五个材料又让我们举一反三地联想了金岳霖其他生活情形和其他的性格表现。

《写作教授》也有五个写人的材料:第一,可逸先生一年四季都戴着一副老式的圆框眼镜,在校园里夹着一沓书、驼着背远远走来(外貌描写);第二,他上课常常是在头十分钟骂别人的文章(课堂场面描写);第三,他改学生的作文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第四,不管谁到他家,他总是煮一碗放了鸡蛋的面条(课外事件叙述);第五,他一只脚穿自己的皮鞋,另一只脚穿儿子的皮鞋去洗澡,并运用自己的教师技能来进行狡辩(课外高潮事件叙述)。这五个写人的材料把一个老年知识分子可爱的“迂”的性格特征写活了。作为文学写作材料的选择原则,这五个写人的材料与《金岳霖先生》一样具备了真实、新颖、典型的标准。

比较分析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在材料选用上的相同与区别,我们发现:第一,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这个真实、新颖、典型的文学材料必须是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这个形象和直观要与人具体的生活场面,与人独特的言行,与人的动作描叙联系起来。两篇作品都写到了教授们的上课,但两个人上课方式、上课语言、上课动作绝对不同。金岳霖与林国达精彩的课堂对话,可逸先生上课前痛骂先锋派文章,这些电影画面般的言行动作描写就是最符合写作要求的细节材料。现实生活中的无数生活事件,有些可以成为文学材料,有些不能成为文学材料,鉴别它们的标准,可以从这两篇作品的比读中发现奥妙。(www.xing528.com)

第二,文学材料在组合使用时,虚构文学讲究建立因果关系,非虚构文学讲究建立相关关系。

《写作教授》与《金岳霖先生》的五个写人材料虽然都是出自不同时空的生活趣事,但《写作教授》却对五个材料做了有因果关系的提炼:可逸先生上课时总先用10分钟骂人——他骂的是“先锋派作品”——“我”学“先锋派”创作不打标点符号当然也要挨可逸先生的骂——除了“骂”先锋派外可逸先生待人接物还是很真诚的,他亲自下厨煮鸡蛋面条给客人吃——“我”乐意去他家,于是就听说了可逸先生的“洗澡事件”。上述五个材料有因果发展的时间顺序和材料底蕴的内容线索。这五个“碎片式”的材料便构成了虚构文学的有机的“因果叙述链”情节。而《金岳霖先生》则没有“因果关系”的束缚,它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就比较自由了:第一个材料本来是讲金岳霖先生的戴帽和穿衣的特点,讲着讲着,忽然岔到联大各位教授(闻一多朱自清等)的服装特点去了;第三个材料本来是讲金岳霖先生在课堂上与王浩对话,讲着讲着,又插入一段王浩外表、行为特征以及几十年后的人生经历。非虚构文学的材料的选与用的原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完全允许这种“自由逸出”式的、离开叙述主轨道的“散文写人方法”。非虚构文学用“相关关系”来选用文学材料可以创造非虚构文学特定的文学审美境界和审美情趣。非虚构文学可以让普通人的平凡事“通过相关关系”构成生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让“普通人的平凡事”也能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相关关系”的文学材料可以形成非虚构文学的打动人、感染人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展现文学材料的相关关系,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人们解释非虚构文学(如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写人散文等)的新理论和新角度。“因果关系”过于明显的文学材料反而容易降低人们对文学艺术的信赖感知和欣赏度。因而,虚构类文学如何巧妙地、艺术地体现“因果关系”的材料组合是我们下面要用较大篇幅讨论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