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材目前产生的教学基础是:“mooc+spoc+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性质是“实践类课程”,在本科学习阶段则是“研究性实践教学形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和训练方案是:在“创新写作训练三阶梯”的基础上延伸为“模型创意写作三阶段”。
按照慕课的制作要求,已完成了“文学创意写作”34个知识点的讲课录像,平均每个知识点的讲述时间是12分钟。
慕课教材的文字稿将根据这34节慕课展开简洁和详细的叙述与说明。在慕课中有时就是一句话的观点,在文字教材里就用具体材料和具体说明来铺开,使学生听了慕课这一句观点的表述后,能在文字教材里读到、学习到知识点的形成和推演过程。
每一节的文字教材将配备下列的“二维码资源”:1至2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可以是慕课知识点的视频,也可以是与慕课知识点教学相关的视频。2至3个文学精品原作,这个属于教师推荐的文学精品,与本节的知识点教学密切相关,里面包含的要素有主讲教师精炼的500字左右的评点,有这篇文学精品的发表、转载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有些作品还附上根据这篇作品改编的微电影。这些推荐的2至3个文学精品阅读材料,都获得作者的授权,它现在组合的平台是“剧小说”公众号,为《微型小说月报》杂志社运营。
每一节教学内容将通过“二维码”建立班级微信训练群和作业传递与反馈机制。训练的内容、方式、要求通过“二维码”布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学生为组长、为助教的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主讲教师通过组长或助教来组织课后的讨论与训练。
“模型创意写作三阶段”的第一阶段是根据“文学创意原理”建立的“模型量表”来做“改故事、评故事”的训练。作业的高分标准是:ZTF+DCP,即“折叠+跳移+反转”和“导言+材料+评议”。第二阶段是根据特定的量表模型来写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自己的成长故事或自己的家族故事,或用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以致是毕业论文的方式研究系列文学作品。第三阶段是甩开模型量表,有创意地自由写作,有时学生的写作会出现需要新的理论和术语来归纳的创意写作新现象。
采集、整理这些训练、作业及写作成果,按专题编排电子刊物或纸质图书,变成能达到公开出版的“手机阅读资源”在公众号里发布;或者出成一本能按专题编排的《××欣赏与研究》等各级语文选修课教材。这些工作,都将由学生担任主编,将这些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学生训练作业和创意写作成果进入“中国故事创作与教学数据库”,以此来促进“文学创意写作”的课程建设,激励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注释】
(www.xing528.com)
[1]蔡骐:《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变迁》,《新华文摘》2014年第2期,第132页。
[2][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丛书,叶刚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王德忠、张珣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3页。
[4][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王德忠、张珣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页。
[5]刘海涛主编:《新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8页。
[6]《语文世界》2009年第三、四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