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的微文学创意写作课程历史与现状

移动互联时代的微文学创意写作课程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风行的慕课和近年来翻译引进的美国“创意写作”课程和教材,都对我国“文学写作”的课程建设带来影响和冲击。美国的“创意写作”课程现在看来,它就是一种培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的专业课程。

移动互联时代的微文学创意写作课程历史与现状

课程学校的真正产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抓手常常会落实到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上。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风行的慕课和近年来翻译引进的美国“创意写作”课程和教材,都对我国“文学写作”的课程建设带来影响和冲击。

慕课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方式首先使“文学写作”实现转型和升级。30年来,我国的“文学写作”课经历了“知识”型、“知识+素养”型、“知识+素养+能力”型三级跳的嬗变。美国的“创意写作”课程现在看来,它就是一种培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的专业课程。现已出版的40多种“创意写作书系”至少在三个方面对“文学写作”课程建设有启发:第一,创意的提炼与表达是能够教的。可以通过讲授“创意”的方法和文本的模型来教会学生从事“各行各业的创意写作”,特别是对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叙事性的虚构与非虚构的作品,有专门的教程教材,由美国当代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来担任主讲教师时,会有更好的课程效果。第二,“创意写作”(或“文学写作”)是一种实践类课程,这种定性使课程不必去讲究“高大上”的完整理论体系,而是追求如何通过实践教学,通过科学系统、有效的训练教程来提高学习者的创意写作能力。第三,“创意写作”的最核心的课程理念,是帮助学习者调动学习、创作的主观创造能动性和积极性。像《30天写小说》这样的教程,让学习者有压力、有动力、有目标每天要完成1600多字的写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得到提高,现在“30天写小说”在美国已成为一项“文学马拉松”品牌活动。

“微文学与新读写”课程研发的内容如下:

“互联网+”时代的微文学的产生背景、审美特征和创作原理:“速率审美刺激”形成微文学的三大创作规律,十二大情节模型,三维立体的人物塑型方法。微文学三大文体的教学内容:微小说、微诗、微电影的创作与欣赏方法。三种艺术突变构成微文学的意外结局和创意技巧。

微文学的精品佳作遴选为中学语文课程的阅读材料的标准及原则;提出在培养现代人人文素养和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时有效的训练方案。微文学的精品佳作对“云教育”环境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质性的深层改变,对中学语文课程中母语阅读材料和写作方法构成的颠覆性影响。微写作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的成型及在课堂和教学中的推广运用。(www.xing528.com)

课程研发将采用“历史+理论”的有机结合法:研究传统的中学语文的课改理论与教材教参的编写历史,挖掘优秀的理论资源,确诊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在编写、使用中的明显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优秀的“微文学”作品成为新语文教材篇目的原则和操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出“模型创意写作三阶段”的新读写方法。

采用“数据+图表”的模型法:把数据分析用于高考作文和微小说、散文诗、微电影的情节模型、人物三维、语言模型的鉴赏与归纳中,从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推演中发现微文学写作方法和鉴赏元素,建立微文学文体的量表模型,为学生从模仿微文学创作起步,进而为微写作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采用“归纳+演绎”的有机结合法:从大量的微文学优秀作品的鉴赏中,遴选典型的微文学文本,通过文本鉴赏和分析,抽象总结出具体的、有创意的、可推广运用的微文学写作方法技巧;根据理论总结的方法技巧,挑选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的微文学作品进入教材、教参和教辅,研发各级语文选修课校本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