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科技背景下学习,在新教育理论滋润下成长,面对着在计算机文化里泡大的新一代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就叫新教师。当手机接入互联网,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自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教育革命便迎面扑来,新教师的阅读和写作开始出现新的内涵与新的方式。对应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20世纪40、50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产生了第三次教育革命。下列新术语频繁跃闪在校园生活中:云计算、云教育、移动学习、数字读写、写作创客、教师创客……
人类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在农耕时代完成的。它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转向了个性化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学校、教师、教材,教育方式靠长辈的言传身教。当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和教师等“正式教育”时,个别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无组织的、低级的教育走向有组织的、高级的教育。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古代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就是第一次实现了个性化的教育革命的代表。这个时期的教育是一种“植入式教育”,科举制度里的人生目标使得教育是通过“强力灌入、硬性注进”的方式,把“八股教育内容”植入受教育者的大脑。余秋雨在《十万进士》里对这种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教育方式的利弊有比较中肯、客观的描写和分析。那个时候,几岁的孩童就要他阅读、背诵超越他们生理年龄能承受的“四书五经”等典籍,学写“八股文章”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课程内容。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在工业时代完成的。它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转向了班级授课的规模化教育。为适应工业文明的需要,形成了系统的、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体系,确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种类齐、功能全的超大规模的“学校教育体系”。第二次教育革命本来应该是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延续和完善,学校为主、课堂为主、教师为主应该说为工业社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积极的贡献,但它走上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工业文明的规模化教育压制了个性化教育。可以说这样一种“模具定制、批量生产”的“塑造式教育”有一种预先设计和规定的人才标准,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凡有不符合标准,游离、脱轨于“模具标准”之外的言行和思情都会被砍削、打磨。学生的阅读材料根据人才标准和课程标准已经固定。陈建翔在《信息时代如何学习》里分析的“班级授课”和“教师批评”等情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曙光在信息时代闪现。信息化教育被喻为“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汇融合形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次革命中,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信息传递方式,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小班化、家庭式、个性化、协作化等新的学习模式冲击了第二次教育革命带来的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规模化教育。“学校教育”被突破,出现家庭教育、企业教育、社区教育。“正规教育”被突破,出现非正规教育:既有现实课堂,也有网上课堂;既有学校的学习,也有家庭学习、终身学习;既有小规模的课室,也有分散式、翻转式的个性化课堂。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中心和权威,他和学生将是平等的互助者和学习上的“战略伙伴”。第三次教育革命里最核心的理念是通过螺旋式上升来超越过去的个性化教育,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都以激活、激发受教育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为目的,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服务型的个性化教育。这个核心理念将改变我们今天教育中的教师与课程、学生与学习,也改变着我们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阅读与写作。
“服务型教育”里“潜能激活、个性发挥”的特征使阅读的知识不再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必完全读完因人才、学科、课程标准而建立起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兴趣把人生理想当做一颗心灵的“种子”,由这颗有独特基因的心灵种子去选择不同的养分、空气和阳光,即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的阅读材料而发育、成长为有特定的知识结构的专门人才。台湾严长寿在《教育应该不一样》里分析到的很多台湾的教育案例非常有说服力:新竹的“流氓国中”,新来的教务林主任改革“地理课”,推出“登山”等户外课程改变了“流氓国中”的形象,这所长期被诟病的“流氓国中”后来竟成为受台湾家长追捧的明星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在第三次教育革命中扮演了一个核心和关键的角色。三代互联网技术使现代教育进入了一个网教时代,这个关键就是“技术带来了教育的结构性改变”。这个结构性改变体现在:从规模化教育生态讲,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出现了;从课堂内容讲,真正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的教学重点产生了;从“人机对话”的“双脑教育”看,学习者的智慧层次将大幅提升。
教育的这个结构性改变,导致出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这“八化”体现的教育生态上集中在两个方面:教育者观念的改变和师生关系的重构。由此带来了教育系统中人的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深层重构。在这样的教育革命中,教育的真正本义——在平等与自由之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心与心的相互交流,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才真正呈现。(www.xing528.com)
梳理了上述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教育生态,有三个新教育观念产生了:在第三次教育革命浪潮中,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重新定义学生和学习,需要重新定义课程与教学。今天的教师除了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外,他还要懂得:新教育技术改变了知识信息传授的方式和路径,知识的传输过程不再是一种从教师的备课本到学生的笔记本之间的机械转换,其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转变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在新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第三次教育革命中的教师所要求的新技能却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没有学过的。教育的信息化必将改变教师的专业化。
第三次教育革命浪潮中的学生,当他获取知识的途径比教师更为多元时,学生自己甚至也能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他所学的课程不是“预成性”的,而是“生成性”的。这个时候的学生要想学会学习,他应该要掌握新的“学习技能”,而不是要背诵更多的学科知识。这个时候的教师,他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能被称作是真正科学的、体现本课程最重要的知识点?换句话说:一个新教师怎样确定本课程真正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不是听说过:一个大学本科生在四年级毕业时,他在一年级时学到的知识将有70%过时了吗?他需要教给学生的是新的学习技能而不是教学生背下更多的课程与教材的知识。我曾听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10节课。有一位教师课堂语言、教师教态、PPT课件以及教学内容的生动展开等方面,都是一流的;但我觉得她讲这堂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外国文学”专题课,初中一年级学生也可以听懂、领会和掌握。学生不像鸭子一样被动由你灌食,你的鸭食太少、太没营养;或者你的鸭食太硬、营养太多而鸭子根本无法消化,都不是在今天的教育新技术、新观念背景下关于学生、关于课程的新阐释。
这些体现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新教育观念和新教学改革方法在一门慕课——“把学校建在‘云’上”;在下列书籍——《网络素养》《大数据时代》《决战第三屏》《创客》《异类》……上有更到位、更精彩的描写。现在回到我自身,在第三次教育革命浪潮中,我怎么学习、怎样推进我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怎样确定我的“写作”慕课群的真正科学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读写方法和技能?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批准立项建设与写作学科和教学有关的两门慕课:“网络时代的新读写”(2012年)、“文学写作与欣赏”(2013年)。在这两门慕课的建设中,我发现和感受到了上述许多的新问题和“写作”课程建设中的许多新话题。
我的写作课程想创建一种“创客式自主读写的课程新形态”。什么叫“创客”?什么叫“写作创客”?怎样做“专职的写作创客”和“业余的写作创客”以及“教师型的写作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创新为核心理念,基本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写作创客”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和有组织的编码活动将自己的有审美价值的情绪情感、有创意的思想理想在今天的读写新平台上表达出来,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
“写作创客”在今天新技术平台上已经具备了“她”诞生的基本条件。“写作创客”可以是一个人在家里的书房或者租下的住房办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或者“自己的公司”。“写作创客”在网上能获取或读到高水平的、由专业化团队制作的,并经过民间读写人反复修改、反复转发的读写资源。“写作创客”拥有随时发表写作成果的“自媒体”和“自出版”。网友的转帖、点赞、分享、评论将成为他激发写作兴趣、升华写作动机的重要方式。优秀的“写作创客”将成为国家文化产业重要的生产者。“写作创客”可以通过写作创客教程的学习,实现做一个优秀的写作创客的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