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信息沟通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成功且有效的。这是因为,在沟通过程中,现实存在的“噪声”可能在沟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会产生干扰,造成信息丢失或曲解,使信息传递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图8-3所示。所谓有效沟通,是指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同时也表示组织对“噪声”的抵抗能力强。[8]就沟通过程而言,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发送过程的障碍
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求信息发送者能将心中的想法以合适的语言加以编码,使之成为可传递的信息。这一编码过程的质量如何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信息沟通的总体效果水平。具体来说,有四个因素限制着信息发送者生成高质量的编码信息。
1.技能
有效沟通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是,编码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势必造成所传递信息的先天性缺陷。
2.知识
任何人都无法传递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信息发送者在特定问题上所掌握知识的范围影响着所传递信息的质量。
3.态度
信息发送者的态度会影响其编码行为。任何人都会在许多问题上持有自己某种预先定型的想法,这些想法影响着个人对所沟通信息的编码。
4.社会文化系统(www.xing528.com)
社会文化系统会通过对信息发送者的地位与威信、信仰与价值观的作用而影响到信息沟通行为。比如,在“报喜不报忧”现象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就可能对欲传递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过滤、选择,从而造成沟通信息的失真。
(二)信息传递过程的障碍
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合适的通道并以某种特定的网络连接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中技术性的障碍时常存在。比如,在对公众发表演讲时扩音器出现问题,或者演讲者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这无疑会对沟通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样,在书面及电子沟通过程中,用以传递信息的媒介物和支持性装置也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除了通道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外,在经由多环节通道连接而进行的沟通中,沟通网络中的每一个环节实际都对信息起了某些筛选和过渡作用,信息沟通经过的环节越多,失真的程度就越严重。
信息沟通通道和网络的技术性障碍往往夹杂着人为因素。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大厦起火,使用备忘录方式传递这一信息,沟通的问题可想而知。古代周天子为博妃子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以娱之,结果导致烽火台作为传递敌情信息渠道的功用减弱。这些都是人为因素所引起信息传递中的障碍。此外,信息传递时机和地点选择不合适,也与沟通者的人为因素有关。改进信息传递的效果,需要在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上同时采取措施克服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
(三)信息接收过程的障碍
信息传递到接收方,并不等于接收者就会接受和理解该信息。接收者需要将其收到的信息中包含的符号,通过解码过程译成可理解的语言形式。解码过程同编码过程一样,也受到个体自身的技能、知识、态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技能方面来看,如果信息发送者擅长说,则接收者应擅长于倾听,并具有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在需要反馈的时候能够善于把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反馈给信息发送者。在知识方面,信息接收者是否具有信息发送者编码时所认定或设定具有的知识水平,也妨碍沟通的默契。在态度上,先入为主、缺乏信任、紧张或恐惧等情绪,也会影响信息接收效果。另外,社会文化系统同样左右着处于其中的个体对沟通信息的理解。例如,在权力、地位差距非常大的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就容易出现失真,在分工过度的组织中,不同部门人员的沟通就面临更大的障碍。
(四)信息反馈过程的障碍
反馈对沟通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沟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障碍,因此需要沟通双方或各方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反馈过程中的障碍可能表现为信息失真、传递技术和编译码脱节、反馈渠道本身不具备有效性等。[9]信息沟通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见表8-2。
表8-2 信息沟通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