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被分解成众多的行动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识别众多具体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地筹划,进而将众多的行动重新整合起来。行动统筹的两个最常用的工具是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和甘特图(Gantt Chart)。
计划评审技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8年,美国海军特别项目局负责对大型军事开发计划中性能动向的探索,在北极星武器系统中首次采用了原先已被创造出来、并经汉密尔顿管理咨询公司协助改进的计划评审技术。此后,这项技术很快扩展到全美的国防和航天工业。同时杜邦公司为了解决把新产品从研究投入到生产时日益增长的时间和成本问题也着手研发了一套类似的技术,叫做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通过分析网络图中哪条路线(哪一系列事件)进度安排的灵活性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它完成时间的延迟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推算活动的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确定关键路线并对其进行优化。
计划评审技术是在网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划控制方法,其核心工具是网络图,即用图形的形式显示项目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某项业务开始之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并依据计划制定一套完整的执行方案。然后,用箭线、节点、数字等符号把执行方案绘制成网络图,之后便依据网络图进行控制。
网络图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确定项目中的全部工作,即表6-1的内容;
第二步,在确定每项工作起止时间及工作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
第三步,绘制合乎逻辑的网络图;
第四步,从网络图中识别出关键路线及关键工作。关键路线是由占用时间最长的关键工作活动组成的序列,处于关键路线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
上述市场调研项目的简要网络图如图6-5所示。
(www.xing528.com)
图6-5 网络图
注:图中的“○”称为节点,代表某项工作的起始或结束;实箭线代表一项工作活动(如网络图中的A~H,A~H代表的行动内容见甘特图),括号内的数字为该项活动所耗用的时间;虚线描述工作间的前后关系,它既不是具体工作,也不占用时间。
运用计划评审技术进行控制的关键是在网络图上确定关键路线。图6-5中的关键路线为A—C—D—E—F—H,总长度为45天。关键路线决定着项目的完工期,是完成计划的关键。因此管理者需集中力量于关键路线上的各关键工序的控制,在关键工序上挖潜,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路线是相对的、可变的。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对关键工序加以有效控制和调度,原来的关键路线可能变为非关键路线,而原来的某一条或某几条非关键路线就有可能变为关键路线。这时控制的重点就应转移到新的关键路线上,并对新的关键工序实施重点控制。这一控制技术的优点较多。首先,它迫使管理人员去做计划,了解各个局部间的配合关系;其次,增进组织内部在工作进度和控制上达成及时而有效的意见交流;第三,有助于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第四,由于对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作实施重点控制,可发挥例外管理的功效。其局限性在于:如果无法确定作业时间或对进度“瞎估计”,那么计划评审技术可能就没有意义了。
借助网络图,每个项目成员都能看到自己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不切实际的时间安排能够在项目计划阶段被发现并及时调整,所有成员能够将注意力以及资源集中在真正关键的任务上。
甘特图是项目计划管理的另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经常与计划评审技术同时使用。甘特图是由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亨利·甘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来的。这种工具不仅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行动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同样能在图上反映出每种行动的起止时间,更重要的是,借助甘特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依据图6-5的信息绘制的甘特图见图6-6。
甘特图上与每项工作对应的粗横道表示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粗横道上实体部分表示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空白的部分表示没有进行的部分。这样,可以在任何时点上检查工作的实际进展。假设图6-6反映的是项目进展到第30天的实际情况,此时A、B、C、D四项工作均已经按计划顺利完成,E项工作比计划提前了一天多的时间。
图6-6 甘特图
将项目工作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网络图和甘特图上,项目的计划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上述项目计划所体现出的工作思路,在所有的计划工作中都值得借鉴。
甘特图在活动、任务的数量较少且相对独立时使用效果较好,PERT则适用于较为复杂项目的实施计划,例如组织机构重组,新产品的开发,工业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实施等,需要协调不同部门界面的输入和输出,安排数百项活动的先后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