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征,最能刻画出管理工作的本质特点。
管理工作首先要注重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大量的学者和实业家长期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管理人员如果运用这些原则或以管理理论为指导,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行事,就一定能够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高级管理人员如不掌握管理科学,只能是碰运气,凭直觉,或者靠老经验,这将和不掌握医学的巫师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在管理实践中,直觉和经验有时也能获得成功,而且很重要,但违背管理科学规律的直觉和经验就会出问题,至少是结果不理想。
在变化的环境中,科学性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更多地表现为遵守一种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程序是不可变的,而且越规范越好。如顾客服务的理念、注重职工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决策的制定过程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已成为几乎所有优秀公司基本的经营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这些管理之道没有现代和永恒、东方和西方之分,是跨越国界的,不论在欧洲本土,还是在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都是且也应该是一样如鱼得水。
不可否认,指导管理工作的科学还相当粗糙,不够精确,这是因为管理人员要处理的许多变量是极其复杂的。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认为管理方法和环境之间存在如下函数关系:管理方法=f(环境)。其中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方法是因变量。这种函数关系可进一步解释为一种“如果—就要”模式,即如果某种环境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所以,管理人员在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要体现出很强的艺术性。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会产生同样良好的效果,实施同样管理措施的结果却可能截然不同。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正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一位管理人员所说,要管理就要领导,要领导他人就需引导他人的情绪,使之接受某种看法并成为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不是艺术,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算作艺术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特点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具有灵活性而且富于创新。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更多地表现为随意性;不重视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同时,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又体现为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化,管理理论的不断繁荣,以及环境变化速度的日趋加快,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成分都将会不断增强。
管理学的特征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软科学研究的是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发展规律,从而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和决策。软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科学、系统分析、科学学、预测研究和科学技术论等学科,管理学是最早出现的一门软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或称交叉科学。所谓边缘科学,是指在那些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点、面上产生的新学科。管理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科学、数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管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的结果。例如,经营决策就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数学、法学等多种学科;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组织、产品质量管理等都涉及许多专门的技术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的特点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成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的有效财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运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来管理这个转化过程,并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管理学的应用性质不仅是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应用。管理学来源于管理实践并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方法论。能够反映管理工作特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权变的方法。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应取决于当时的既定情况。为此,学习管理学时,要分析这种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了解它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其现实应用价值。这样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具体从事管理工作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基本的管理理论,处理好大量的两难困境问题,并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
系统的方法。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若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要素(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管理工作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管理者不能人为地把系统割裂开来,只有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目前与未来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才能妥善地处理组织中的每一个问题。学习管理,要有系统观念,要能够识别要素内在联系,从而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应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案例的方法。案例的方法是指在众多的组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个案,从整体或局部对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深入个案剖析,进而发现可借鉴的规律和原则。这样可以对不同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组织有较好的了解,将所学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但是,案例分析并非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鼓励人们思考并依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自己做出决策,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验模拟的方法。试验方法是帮助管理者发现管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的有力工具,是保证管理决策科学有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创立先进管理理论的重要手段。在管理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可行性试验、模拟试验。由于模拟试验具有较强的经济性、灵活性,风险小,所以成为目前管理领域中十分受重视的管理方法。
比较管理的方法。目前,比较管理研究重心集中在不同国家经营管理特征的比较研究上,注重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例如,先考察一国管理的特殊性,然后探讨各国管理的一般性,并特别注意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最后在掌握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每个国家管理的途径。如何把西方的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学习管理学的重大课题。
【本章小结】
管理实践自古有之,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成为一名职业管理者,需要时刻关注管理实践活动,经常了解管理工作的差异性,准确地把握自身扮演的角色,掌握开展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管理技能。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的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管理学科在20世纪取得了快速发展,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管理理论丛林继续滋生蔓延。本章按年代的顺序梳理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管理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用动态的眼光审视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名词:管理 管理者 管理层次 管理角色 概念性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 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 科学性与艺术性 权变理论管理创新 软科学 应用学科 比较管理研究
【伦理专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
如今,在政府、媒体和社会活动人士的压力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了各企业领导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但是,许多企业的所谓社会责任活动,仅仅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事实上,我们很少看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存在系统性,更不用说有一个战略性框架了。
企业在考虑社会责任问题时,通常会犯两个错误:其一,把企业和社会对立起来,只考虑两者之间的矛盾,而无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其二,只泛泛地考虑社会责任,而不从切合企业战略的角度来思考该问题。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各项社会责任行动好似一盘散沙,既不能带来任何积极的社会影响,也不能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造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极大浪费。(www.xing528.com)
没有一个企业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它们必须选取和自己的业务有交叉的社会问题来解决。其余的社会问题,则留给其他更有优势的组织来处理,比如其他行业的企业、非政府组织或政府机构。而选取标准的关键也不是看某项事业是否崇高,而是看能否有机会创造出共享价值——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企业。
影响企业的社会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对社会有重要意义,但是既不受企业运营的明显影响,也不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第二类是价值链主导型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会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显著影响;第三类是竞争环境主导型社会问题,这些存在于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中的问题会对企业竞争驱动力造成巨大影响。某个社会问题具体归属哪个类别,会因业务单元、所处行业和经营地点而异。
而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另一类是战略型的。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又分两种形式: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参与解决普通社会问题,比如进行公益性捐助;减轻企业价值链活动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比如妥善处理废物排放。
把承担社会责任视为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而非单纯的危害控制或者公关活动,这需要我们具备全新的思维方式。不过我们相信,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成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讨论题:
1.企业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吗?
2.企业如何选择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类型呢?
3.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有什么作用?
【情景练习】
你能从下面的情景中识别出各种管理职能吗?
一家饭店的老板为了在与当地竞争对手竞争过程中占据竞争优势,决定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他与饭店的一线管理人员讨论后,决定上一项新的早餐项目,并利用六个月的时间进行试验和完善。做出决定后,老板组织了一个特别任务小组来开发这个新项目。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员被安排在这个小组中,包括预算人员、领班、负责设备的人员等,其中一个人被任命为这个小组的头头,直接受饭店老板的指挥。在第一次小组会议中,老板向大家解释了目标,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并强调了新项目对饭店的重要性。会议结束前,老板鼓励大家要富有热情并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之后大家按计划努力工作,当预定结束日期临近时,老板又为这个小组增加了人员并在预算上适当予以放松。项目按原定的时间完成了,在饭店推出这项新的早餐项目的那一天,所有参与该项目开发任务的人员都被请到了现场。
思考题:
1.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对管理是怎样理解的?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讨论分析管理者的技能模型,并举例说明概念性、人际关系和技术性技能。
5.由于管理理论体系比较庞杂,人们往往按照不同的思路梳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样做的优缺点是什么?
6.为什么会产生孔茨教授所说的管理丛林现象?
7.请论证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
【注释】
[1]Robert L.Kutz,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Harvard Business Review,October-November,1974.该文被译成中文发表在《哈佛管理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中
[2]这两篇论文均被译成中文,发表在《外国经济管理》,1981年第5、6期和1984年第4、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