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初中数学概念性知识教学中,概念性知识的抽象过程是关键步骤,初中数学概念性知识有具体,也有抽象之处,教师在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概念性知识的抽象教学。示例2:初中数学人教版中有关于方程的知识,教师在方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呈现,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使学生培养检验方程的合理性的习惯。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数学概念性知识教学中,概念性知识的抽象过程是关键步骤,初中数学概念性知识有具体,也有抽象之处,教师在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概念性知识的抽象教学。

示例1: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中,有关于“函数与变量”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函数与变量的概念性知识进行抽象化,以实例进行引入教学。比如: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示例2:初中数学人教版中有关于方程的知识,教师在方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2.找相等关系:一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3.列方程:3x+20=4x-25……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x。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寻求解决途径。在此结合例子解释“项”没有正式给出“项”的定义,为突出方程主线,这可以不做更多补充,学生可以自然接受,再次深化思想。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画框图,标箭头,帮助学生分析关于函数与方程的概念性知识。(www.xing528.com)

示例3:在人教版“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方程问题引入,将方程概念性知识进行抽象化。比如:有三个奇数,其中前两个是x和-3x,分析问题,学生讨论后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解答过程。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则第2个数为-3x,第3个数为-3×(-3x)=9x,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710,得x-3x+9x=-1710,合并,得7x=-243,所以-3x=729,9x=-2187。答:这三个数是-243、729、-2187。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完成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随之提出课堂练习: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27,求这三个奇数。如果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9,你能求出这三个奇数吗?在某月内,李老师要参加三天的学习培训,现在知道这三天的日期的数字之和是39,培训时间是连续的三天。你知道这几天分别是当月的哪几号吗?若培训时间是连续三周的周六,那这几天又分别是当月的哪几号?提问:1.你是怎样分析数列中的规律的?2.你学会判明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吗?3.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然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整理。值得说明的是,当问题中没有明确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时,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规律。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时,通常先设其中一个为x,再根据其他未知数与x的关系,用含x 的式表示这些未知数。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呈现,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使学生培养检验方程的合理性的习惯。教师应该选择更结合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它们,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全面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示例4:对于初中数学“方程”内容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培养“数学建模”思想:著名数学家笛卡儿曾在其《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的方法论》中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万能”的“模式”:(1)把任何问题都化归为数学问题;(2)把任何数学问题都化归为代数问题;(3)把任何代数问题都化归为方程式的求解。2.让学生在浓郁的数学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数学的学习:数学的历史是十分辉煌而璀璨的,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数学的探求有益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让学生明白,任何未知的探求都要通过已知来解决,这是数学中“化归”思想的核心。教师可以以课题活动“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主要以师生活动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几个方程,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按怎样的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达到择优解题的目的。探索研究:1.问题: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总工作量看作1,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开放性的拓展,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

示例5:人教版初中数学关于“线段、角”的知识中,有这样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推进教学,比如,小组交流:1.说说生活中的角。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2.角的表示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L”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比如,角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点。(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3.用旋转观点定义角。(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2)多媒体演示:一只挂钟的钟摆不停地摆动。思考: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初步了解角的表示方法。演示探照灯或钟摆的旋转,逐步抽象出一条射线绕O点旋转,然后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第二种定义。动画演示既可让学生看到平角与周角的形成过程,又加深了对角的旋转定义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教师可以继续演示:当射线OA绕点O旋转时,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当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以此巩固学生对于角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