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很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采用猜想、归纳的方法来引入。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概念的引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观察一类事物的实例,并通过猜想、判断并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形成某个概念的过程。例如,圆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www.xing528.com)
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的体现主导作用,要注意引好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第一,选择实例应注意代表性。在引入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时,能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汽车防护链、门框、国旗等。除了画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要画矩形、菱形、正方形。一可说明这类图形的特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夹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变化无关;二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均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为学生后面学习埋下伏笔。第二,概括特点要注意准确性。例如在讲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时,只能归纳为y=kx(k≠0),而不能归纳为(k≠0),因为这样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缩小了。第三,引入概念要突出必要性。引入概念的必要性能够从实际应用与数学本身的需要两方面实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